第137章 同行和算法-第2/2页
    
    所以,我应该涨价。昨我竟然要打折。我还是太年轻了,简直幼稚得可笑。
    这里是河州,虽然现在不属于大宋,以后还会改名,但绝对是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里的人都是中国人,而只要是中国人,那铁定的都是买涨不买跌。必须涨!
    王大卫:“那是昨的价钱。今涨两成,一万二。”
    格桑瞪大了眼睛。一万贯这个价格是他跟贵人家的管事反复确认了八次才相信的,之所以要确认这么多遍,是因为那个管事自己也含糊,又去找大管事再问了一回。
    现在可好,一转眼,还要加两千贯。
    王大卫:“你可以回去跟贵人再商量商量。不过要尽快,因为,每都涨两成。”
    格桑:“明,一万四?”
    王大卫:“不,你算错了。我这个涨法是按复利算的,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驴打滚儿。明的价钱是在今一万二的基础上涨两成,也就是,一万四千四百贯。”
    格桑已经瞪大的眼睛又大了一圈。
    王大卫:“后是......一万七千二百八十贯;大后是......两万零七百三十六贯;大大后是......算了,等我活到那再吧。”
    心算有点儿费劲。而且,再算下去他的眼珠子就要掉下来了。
    王大卫终止计算,格桑揉了揉眼睛,道:“的回头就跟贵人商量。不过人这儿还有一件事儿,贵人让我一起问问。
    一万......两千贯,少也得十几辆大车才能拉得过来,人今伺候的这位贵人又不愿声张,您看......”
    这还真是个大问题。
    河州的货币也是铜钱。不仅河州,青唐、西夏、辽国、大理、高丽、日本、东南亚......整个东亚地区的主要货币都是铜钱,基本上都是大宋铸造的。
    谈不上货币入侵,金属货币搞不了这个事儿。
    七百七十个铜钱穿成一长串儿,就是一贯。原本是一千个的,后来变成了七百七十个。怎么变的呢?自然是有权力让它变、并且这种变化又对其有利的人让它变的喽!至于其他人嘛,被动接受吧!
    一万两千串儿铜钱,能装满王大卫的套间。要是真装进去,王大卫自己就塞不进去了。而且,他的套间在二楼,楼下的人肯定有不同意见。
    王大卫在汴梁也做过一次大生意——卖辽仿神臂弓,当时入手的大部分是另一种货币——官交子。这玩意是纸币,很方便。
    交子最早在宋朝初年产生于四川,是纯粹的民间行为。最初只是一种存款凭证,如果硬要它是纸币,那也只能它是一种准备金率为100%的奇怪纸币。当时的官府对其一直冷眼旁观。
    随后,交子日益盛校虽然惹出了不少纠纷,但它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到真宗景德年间,官府出手了——行业整顿,只发放一十六家牌照,其他人全部清退出场。
    仁宗圣年间,官府再次出手——收归国樱在“交子”的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官”字。幸福的大宋子民从此有了两种货币,想用哪个用哪个,真高兴。
    汴梁朝廷上都是读书人,学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他们打算将这个伟大的发明介绍给全世界。结果,人家不要,就要铜钱。
    可恶之极!这世上的傻子都到哪儿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