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青孔雀点拨井天师 皋涂山干戈化玉帛-第2/3页



命数无偿,说的不仅是世事无绝对,更是隐射出命数的千万种变化。行善消灾,行恶催伤,行善者若得恶果,则天地颠倒。这样简单的道理,就连凡人都明白,井天师修道千年能掐会算,自然也明白,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以至于连累大乘国误入歧途。

青华悬了半晌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越鸟就是越鸟,若论慧根,青华实在是不如她。皋涂山如此乱象,却被她一语道破,彼时只见那井天师大彻大悟,一个头磕在地上,五体投地不肯起身——

“贫道罪犯滔天,触怒天颜,请仙人责罚!”

杨戬惊讶地望着云端的明王,他不过是个天庭武将,常日里多得是斩妖除魔,对论经辩法之事根本就一窍不通。可这些年神仙和妖精们嘴里都是同一件事——两百年后的天劫,可至于这天灾是什么,却是谁也不知道。从前他还以为明王修为尽失,只怕是难以长久地困住梼杌,而所谓的天劫大概就是梼杌重现于世,灭世巨妖毁三界于一旦。可眼下听了明王的这一番话,他又觉得此想荒谬——就连西王母和金孔雀这般造化齐天的混沌巨妖都不敢说自己能单枪匹马将三界杀个血流成河,梼杌就是再厉害又如何能凭一己之力颠覆天地?更何况今日他亲眼见了梼杌,那厮畏畏缩缩战战兢兢,分明是已经被明王训了个服服帖帖。

然而三界口中的天劫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杨戬想不明白。

杨戬的这幅迷糊劲倒是应了青华的一句话,他虽然封神千年,却始终不过是天庭的一介散兵,他一向对天庭的大事小情避之不及,到了这要紧的事情上自然只能一知半解。好在他懂得放下,眼看明王说动了那顽固不化的井天师,杨戬心里对她也不再忌惮。看来这佛祖的高徒果然厉害,心中通悟实在是无人可及,既然如此,大概她纵容梼杌也有自己的道理吧。

然而井天师虽然束手就擒,可杨戬却不愿将他就此擒获——一来天牢里各个有数,眼下便是井天师情愿被拘,天庭也未必就肯收他入监;其次井天师虽然行差踏错,却也是情有可原,天劫千机变,神仙们都多得是想不通的,又何必责难一个散仙?

而这第三嘛……杨戬暗自觉得,明王会给井天师一条出路的,如此便省得他费心了。

青华为越鸟按下云头,越鸟便与二仙并肩落在井天师面前,彼时诸人突闻珠帘响动,原来是大乘国天子拨帘相见。

那天子不过十六七岁,却生的器宇轩昂、面带神威,脚下略带一丝紫云,端的是一副圣贤之相。只见他拾玉阶而下,到了三仙面前俯首便拜,道:

“今日大乘国有仙人临凡,寡人幸甚,我千万百姓得上天庇佑,从此必定遇难成祥。寡人有罪,寡人因先帝枉死,笃信天数国运,心生恶念造下血债,这一切过错,都在寡人,寡人愿意就此殉天,以平苍天之怒!”

杨戬连忙摇头,他这一趟就是为了平事儿来的,若是折进去一个天子,灵霄殿上他可真是没法交差了。

越鸟见那天子十分诚恳,话里话外没有半句责怪旁人之言,反倒是将大乘国的百姓放在了自己之前,倒也算是个贤君,因此便道:“以杀止杀,非天道也。尔既已经改邪归正,从此需记得,俯首问苍生,莫猜鬼神缘。”

那天子见明王有意放过他,心中不禁百感交集,只见他取来御书,传下圣旨,曰:“众生平等,人妖同根。即日起,大乘国废去旧令,凡我子民,可农耕饲畜生,与百妖共存。若来日天不见怜,我等当携手共拒天劫、同生共死,永不相负。”

万年前仙妖大战,凡人背弃妖精,致使众妖腹背受敌,万年后,人却与妖结成同盟,共拒天劫,不离不弃。由此可见世间并非一成不变,莫说是二十年还是二百年,今日在大乘国,一日之间,三界便换了秩序。

越鸟见此,心中甚慰,就连杨戬都不禁面露笑意。皋涂山之乱终于了结了,可凡人与妖精结伙,倒不知是福是祸。

一切尘埃落定,只剩一事——井天师触怒天庭,不罚不行,那天子见此,便又道:

“井天师罪犯天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寡人命你亲自请来皋涂山之主,寡人要与他做拜把子的兄弟。尔罪孽深种,寡人派你亲自前往皋涂山,以二十年为限,教授众妖炼金之数。从今往后,不许大乘国百姓再往皋涂山炼金,若有所需,皆从交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