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抛砖引玉



    正如殿下所言,有人反对开海,或是出于背后的利益,或是出于随波逐流,保住自己的官位。

    可是,殿下,也有一些人仅仅是出于爱护百姓,所以反对。”

    张居正开始输出自己的观点了。

    “爱护百姓?禁止开海和百姓有什么关系?”

    朱翊釴有些不明白了。

    “殿下可知那些海商大都贩卖何物?”

    张居正也不急着解释,反而再次耐心的询问道。

    “丝绸、瓷器、茶叶,想来是以这些居多。”

    朱翊釴张口就答。

    从宋朝开始,中国就一直靠着这几样利器实现贸易顺差了。

    “没错,海商们贩运丝绸、瓷器、茶叶于国门外,然后载巨资回国内,如此巨利让人眼红啊。

    殿下知道,百姓逐利是天性。

    沿海的百姓们知道海运能挣大钱,可是限于海禁,大多数人不敢违反律例出海。最多就是种些桑树,多为那些海商织布,补贴家用,主要还是以种地为生。

    可如果开了海禁,允许私人出海贩货,会有何结果?”

    “海禁一开,我朝运出的货物势必会比往年增多。

    知道海运暴利的沿海百姓,胆子大的会弃田而去从事海运,胆子小的会广种桑树,多织丝卖给海商。或者广种茶树,多收茶叶。或者干脆去学制瓷,说不得会有许多人放弃务农的本业。”

    听到这里,朱翊釴不由得吞了口口水,说道。

    “殿下,我朝财赋,大半出自东南,而东南犹以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杭州六府为重。

    正德、嘉靖两朝,内忧外患、朝政糜烂、国用不足,对百姓多加增派,东南六府更是重上加重。百姓苦重税久矣。

    若此时开海,这饱受苛政的百姓怕是会蜂拥而去,到时候东南的粮食收不上来,北方无粮可吃,九边将士如何空着肚子御敌于外?

    且不提粮食如何。殿下可知南方的倭寇为何连年不绝?”

    将可能会产生的危机说出后,张居正继续问道。

    “学生自是知道,南方倭患,说是倭寇所为,其实许多都是沿海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下海为寇。

    当年胡宗宪任总督时,制定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方略,最终斩徐海,俘陈东,降汪直,断绝倭寇内应。将历经数年的倭患弭平。

    可随着胡宗宪受到严嵩牵连处死,南方的倭患似又有卷土重来之势。”

    朱翊釴答道。

    在裕王府时,他虽然没法出门,可是朝廷邸报还是会按时递送到王府中。朱翊釴对时事的了解,就是来源于这些邸报。

    “没错,正因为倭患似有卷土重来之势。所以反对开海禁的人认为,一旦开海,会纵容沿海百姓通倭,增加倭患。到时南方兵患再起,又会疲兵疲民,增加损耗。

    殿下,如今听了为师说的这些,殿下你还要选择开海吗?”

    张居正点头,随后似笑非笑的看向朱翊釴,问道。

    朱翊釴坚定神色,大声说道。“要开!刚刚先生说的都只是有可能。

    我们推行一个政策之前,要先想好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预防对策。

    不能因为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因噎废食,裹足不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