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科举怎么成守孝了?



    “云叔刚不是跟着你看三家再去村东吗?”

    看着满是不情愿的谢易,他摇头告诫:“万事开头难,三家是为了让你先放下些恐惧,而这第一家既然进得,另外两家自然进得,你心中恐惧已经消除大半,人命要紧。”

    谢易觉得自己没地儿哭理儿!只得哭丧着脸应了句是,转身向村东走去,只是腿脚上还有些打颤,心中忐忑。

    而走向村东的路上,他抚摸着肚子刚吃的已经全部吐了出来,心中有些庆幸李宇给留了一锅,不至于下顿饿肚子,又是宝贝的摸了下两下盐袋子舒缓一些心情,心中暗喜:“这可是将来发家致富的好东西!”

    可喜悦随机被即将面临的事情冲散了,只见他双手合十嘴里喃喃道:“唯物主义万岁,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行深波罗蜜多时,大威龙,大罗法咒,世尊地藏,般若巴嘛空,佛祖保佑阿门!”

    走了不久来到村东的第一家叩了两下门:“你好,还有人活着吗?”

    见无人应答便想转身离去下一家,可刚转过身来头低了下去,沉默片刻咬紧牙关一个回身腿踹向木门。

    味道扑鼻而来,进入内屋只见躺着几人散发腐臭,伸手探了鼻息摸了脖间,确定几个人已经凉透,转身向着下一家走去。

    接连五六家也没有活人,正想着李宇是不是耍他便听到谢云的呼喊声一路跑了过去。

    只见谢云怀中抱着,一个约莫**岁的女孩面无血色,而他讲道:“你去河边取些水来,把米饭熬成粥然后顺到这孩子口中,村东跑了几家你先与我清楚。”

    “六家,各家门口我都做了标记。”

    “好,你快去吧。”

    待得谢易拿了盛水的容器,取回水来只见村头广场只躺着两个孩,却无见一个成年人,只道了句:“世间爹妈最真情,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下父母心。”

    “你读过书?” 回头望见谢云手抱着些干柴与瓦罐,脸上很是疑惑。

    谢易知道谢云有些疑惑,毕竟他讲道自己是逃荒走去的,村子里情况他是清楚的,没有多余的钱,去供养读书人。

    而谢云有这疑问,也恰恰明了古人生活的难处。

    在古代最基本的开支就是吃饭,按照读书人一吃两斤的粮食,一年就是730斤大概。这些只算的基础刨去肉、油糖不算而这些按照价格来算。

    按照明朝一石粮食180斤,鉴于初期打仗产量低价格高,算八钱一石(这个是大米),一个大概需要3.2两银子左右(这个算多的,因为有可能一一斤多点。)

    一家人口的收入有多少?按照一户三口(洪武26年平均一户六口,6000人)

    北方麦一亩收一石多点两季收大概2.2石,约400斤,卖(按照7钱算麦没有大米值钱)一两五左右。按照一户人有15亩(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地算收33.3石(5994斤粮食),除去人口吃食一年可收入14.77两(税收三十分之一,没算肉油糖药费衣服和菜副食,而且是收成好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读书人不能劳作)。

    南方水稻一亩收两石两季收4石,约720斤,卖三两二,十五亩地算三口人一年收入38.4两。

    文房四宝里面,墨和纸是消耗品。

    明朝时期——大青白纸共九张,剪裁后为330张白纸,计钱足66文;墨钱,计贰佰肆文足;所以330张纸和墨的价格为300多文钱,大约相当于0.3两银子)一次买墨纸就需要0.3两银子,一年买10次,3两银子就没了。

    等你有了这些东西还要拜师,拜师完后还要送礼正常的往来因为老师是靠学生活的。老师也要走访亲朋好友,他送的东西从哪里来?还不是你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