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藏木于林-第2/3页



    张然说:“我在某本书里看到过,SONY内部的创意创新部门始终关注年轻人的需求,他们用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您知道这句话吗?”

    池裕丰摇头。

    那句话是:我们出生前的流行作品是古董;我们出生后的流行作品是经典;我们成年时的流行作品是快餐。

    它总结了张然对文娱世界的新认知,它对他帮助良多,从那之后,他知道不同年龄的人,是有不同的流行作品的。

    张然继说道:“想要不断创造经典,就要为年轻人创造流行,流行,就是年轻。”

    他的声量逐渐降低,语速逐步变缓慢,就像为孩子吟唱摇篮曲的母亲,盼望着池总进入他设计好的“梦乡”。

    池裕丰的眼神有些动摇,他轻声说:“就算是SONY,就算是盛田昭夫,也不一定样样都对……”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榜样,这是认知转变前的信号,他需要事实进行验证,

    而张然早就准备好了事实:“张总,听腾导说,您是71年出生,对吗?”

    池裕丰点点头:“当然。”

    张然说:“那利用‘年轻就是流行,流行终会成为经典’的理论进行推理,在您年轻时流行,而此刻已然成为您心目中的经典作品的,必定是《济公》、《霍元甲》、黄日华版的《射雕英雄传》,对还是不对?”

    池裕丰楞楞地望着张然,哑口无言。

    “那您觉得,现在的流行作品,是《济公》,是《霍元甲》,是黄版《射雕》?还是年轻人追逐的《仙剑三》?“

    答案不言自明。

    这个事实击破了池裕丰的心理防线,同时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流行确实掌握在年轻人的手里。

    他直挺挺地坐在沙发上,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人改变自己的认知需要时间,但当他接受后,很快就会习惯,何况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总。

    池裕丰终于从沉思中抬起头:“好,年轻代表流行,这或许是真的,不过杨蜜……”

    他想问的是,年轻人是否真的喜欢杨蜜,屏幕上数据结果太过冰冷,他需要更具体的证明。

    而这样的事例,张然早已准备好了,而且绝对是池裕丰想象不到的具体。

    张然反问:“池总,恕我冒昧,您有孩子吗?”

    池裕丰点头:“有一个男孩,马上中考了。”

    张然说:“好,我希望您现在给他打电话。”

    这天是周末,他的孩子正在家补习功课,像他以往任何一个周末一样。

    池裕丰惊讶:“现在?”

    张然说:“对于您这样的父母,我希望由您的孩子亲口告诉您,现在的流行趋势是什么,到底哪个艺人最受欢迎。池总,我认为人过了35岁,甚至30岁,对于流行就不会有任何准确的判断了,问问下一代人吧。”

    池裕丰有些犹豫:“15岁,他真的懂吗……?”

    张然笑了。

    池裕丰问:“怎么?”

    张然说:“想想我刚才的努力。”

    池裕丰也笑了:“好,我给他打。”

    自从进门以来,一直紧绷着的张然终于松了口气,因为只要池裕丰同意打这通电话,他就已经赢了这场战争。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杨蜜代表流行”这句话设计的,而这通电话,就是最后的底牌,它将证明,年轻人有多么喜欢杨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