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帝国战败的原因



    但是,只要有个但是,就必有转折。

    这里也是一样。

    丁宣仁刚上岸,准备指挥帝国舰队防御的时候,突然就来了一批钦差,要求丁宣仁跟他们返回京城受审。

    原来,罗琛跟樱花国有协议,只要帝国舰队一失败,罗琛就立马进宫面见赵绪。

    罗琛一上来就帝国舰队惨败的原因,就是丁宣仁贪赃枉法,倒卖鳞国舰队的弹药。

    同时他还有通敌的嫌疑,不然的话,帝国舰队不会败的这么快。

    而赵绪呢?

    这个时候的赵绪已经被战败的消息,刺激的大脑充血,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罗琛的合不合理。

    如果他能冷静下来想一想也知道,即使丁宣仁再贪,也应该知道,战时不能贪吧。

    这要是战败了,他不就是第一个被处理的?

    他会拿自己的命,在这个时候来贪吗?这不过去吧。

    另外丁宣仁通敌,那就更不可能了。

    且不那个时候,大夏上上下下普遍认为樱花国比不上帝国,丁宣仁会通敌樱花国?

    好,在退一步,即使丁宣仁真的通敌樱花国了,那么在帝国舰队战败的时候,他就应该直接投降樱花国,而不是把帝国舰队带回到蓬莱军港。

    所以丁宣仁投降一,从根本上就不通。

    但是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赵绪,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茬。

    于是,他听从罗琛的意见,先将丁宣仁收监,等到战后再处理。

    可到了罗琛这里,就自然而被他故意理解成弄死丁宣仁一家老。

    于是,才有了后面的那一段,罗琛派人前去蓬莱军港抓人。

    即使那个时候,帝国舰队的舰长们一个个为丁宣仁求情也不校

    丁宣仁知道,继续这么僵持下去,吃亏的一定是自己这边,所以他在吩咐好帝国舰队守好蓬莱军港,尽量依靠军港周围的岸防炮抵抗之后,他才跟着钦差返回京城。

    但是,丁宣仁万万没有想到,罗琛根本就不想丁宣仁活着回到京城。

    没有想着让帝国舰队继续存在下去。

    因为罗琛很清楚,这支帝国舰队,即使已经没有了丁宣仁,也不是他可以掌控的。

    既然掌控不了,那就将帝国舰队毁灭掉。

    而丁宣仁活着回到京城,那么舰队中使用的劣质炮弹的事,就会暴露出去。

    那个时候,虽然他也有办法,继续将这件事栽赃到丁宣仁的头上,但那不也麻烦嘛?

    所以,早在钦差出京城之前,他就指使钦差,半路弄死丁宣仁,造成他畏罪自杀的场面。

    至于樱花国,在罗琛看来,不过只是问题,等到帝国被他彻底掌控之后,樱花国朝夕可灭。

    于是乎,丁宣仁就死在半路的沧州。

    而听闻到丁宣仁畏罪自杀的消息,又加上罗琛在一旁的怂恿,赵绪就下令帝国舰队必须在三日之内离港作战,否则就认为他们是想要叛国。

    得到命令的帝国舰队只能咬着牙,对樱花国的舰队发动了决死一战。

    虽然这最后一战,帝国舰队打的很是惨烈,但是给樱花国造成的麻烦并不大。

    最后的结果就是帝国舰队几乎全灭,樱花国海军大获全胜。

    而在那之后,樱花国的士兵,才开始登陆高丽,并将高丽从帝国手里强行夺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