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证据
德川敬事想要接触一下泉次郎,有没有办法赎回德川善事。
而泉次郎则也需要等待大夏的补给,所以也同意跟德川敬事谈一谈,拖延一下时间。
一旦自己补充完弹药,就可以执行下一步行动了。
而大海另一头的大夏,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三朝元老的罗琛,在最近的这段时间里,被大夏皇帝下旨斩杀。
这件事还得把时间往后倒退一段时间。
之前由于罗琛想要建立一个文缺权的大夏,他不希望大夏被军人控制,所以他就一直很排挤军方。
由于他三朝元老的身份,即便是潘成章对上罗琛也要退避三舍。
大夏文强武弱的局面,直到林逸崛起之后才有所改变。
这也自然而然的让罗琛嫉恨上了林逸。
看着林逸在大夏的权势越来越大,军方也有趁机抬头的趋势,罗琛就想要找机会打倒林逸。
其实吧,文人治国,以文御武和以武治国,以武御文,不能绝对的谁对谁错。
以何种方式治理国家,这都是需要看当时的社会环境。
举个简单的例子,无论是一战,二战,还是抗战时期,大多数都是以武御文。
整个国家,所有人力物力财力都需要为战争服务,也就是需要军方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也就有了什么战时经济,战时生产等名词。
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是军队给国家建设让道,让整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向经济建设方面倾斜。
这才是一个国家正常的经济策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国家经济,从来不是什么一尘不变。
而是需要当权者不断地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来调节的。
现在的大夏,正处于世界大战的前期,在这个大争之世,不进则退。
各国都在转变经济形态,增强国力,增加军队预算。
那么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这个国家的军方势力,必然会越来越强大。
但是这种强大,也需要有限制,不然的话…
时至今日,非洲的军政府还少吗?
罗琛正是担心这一点,所以才一直压制军方势力,他就是担心军方势力一直膨胀下去,很有可能会反噬大夏。
所以,你能罗琛错了嘛?
严格意义上来,不站在林逸的角度来评判,罗琛的这一举动的确可以压制军方,让军方一直处于大夏的控制之下。
而缺点就是军队势力发展过慢,队部的战斗力不强。
但这不能罗琛是错的,因为他的出发点依旧是希望大夏强大。
可反过来,罗琛这样做,又是巨大的错误,是整个大夏的罪人。
因为他也同样耽误了大夏崛起的机会。
可这并不是罗琛最大的问题,如果他只有这样的问题,赵绪顶多是把罗琛遣散回家。
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拿林逸的身份来事。万幸的是,现在的林逸并没有信这些谣言。
林逸的身份涉及到老皇帝跟赵绪,赵妍,林志这样的皇亲之间的秘密。
当年为了善后,抹除侧妃的踪迹,老皇帝可是处理了一大批人。
为的就是给皇室保留最后一丝的颜面。
无论是大夏皇宫最后需要一个女人出来维护,还是侧妃跟赵绪之间的感情纠葛,那都是皇室秘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