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万亿巨佬-第4/5页
“好了 ,大家都辛苦了。去年我说,辛苦一年,打下一个偌大的天下。我们做到了,甚至做的更好。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世界上人工最便宜,人口最庞大的华夏。将一个个计划做下去。以后,大行动资金流入已经不太可能,只能靠你们自己苦心经营。东南亚危机虽然还未结束,但是暴利期早已结束。大型投机活动,逐渐冷却,停止。我们都不是傻子,现在进去的人都将成为接盘侠。
我们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把我们这一万多亿资产。控制的不到1.6万亿市值的企业。帮我做起来。现在你们身上的责任是多个国家的民族经济振兴。是无数人的饭碗。是重大责任。
我认为,这两年,我们先稳扎稳打布局泛亚地区和欧亚大陆以及澳洲等地。等我们吸收消化好了。再以此为基地和欧美财团们争一争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我们要把低端做到极致,然后去抢高端市场的饭碗。低利润不是我们的选择和出路。高利润的中高端,才是”。
他掷地有声的展望未来。给他们定新的大目标。他可以迷茫。但是他不可以把这种迷茫带给自己的属下,经营者。
“好,就是要这样,有骨气有志气。两年时间足够他们消化自己的财富,释放自己的影响力了。打破了,就必须重建既得利益团队,阶层。而他们很明显分到了最大一份蛋糕。成了既得利益者中的王牌之一。
“对了,内地大洪灾害,有没有按照我的指示去尽可能帮助他们。”毕桂年道:“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华人会全体成员,全球会员。都在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但是损失有点惨重。最关键。伴随着东南亚经济危机,技术低端的华夏代工厂纷纷倒闭。最大的麻烦就是两重打击同时出现。年初华夏还宣布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样限制了华夏的手脚。灾后重建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李志平艰难的道,欲言又止“说吧!什么事”。“包公你认识吧,当上国家二把手了。可是这个下岗潮的烂摊子,也不是一般的大。他希望我们能扩大投资。”
曹文昭疑惑道:“我们没有投资吗,我记得都有布局啊”。毕桂年解释:“我们的投资是通过入股,比如友邦保险入股平安保险,布局华夏保险业。
其他也是类似,我们用技术,品牌,以及更有效的运营方式,还有资金,通过换取股票或者合资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虽然我们累计投资以及有六七百亿美金。
但实际上直接建立的工厂,招募的工人并不多。虽然和我们合作的企业一样拿着我们的钱和技术等在扩张,招人。但并不看做我们财团的独立投资。而是他们的“中外合资”。
他们希望的是我们直接的建立大型工厂。为我们生产产品的那种。不仅仅投资额度巨大。最关键招募到的工人基数非常庞大。可以有效解决失业潮。难民潮。”
曹文昭明白了。就是他推崇的苹果和太阳微的那种模式的影响,最麻烦,利润还不高。还有可能负担庞大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开支的低端产业。
他们都是采取外包。最多如果太关键,就入股成为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大股东之一。不进行运营经营。但如果财务和管理层出台一些不利于上游公司的政策的时候。可以一票否决。
这种模式非常先进。也是欧美财团未来全面推崇的。
也就是哪怕拿着它订单和利润,以及投资额的富士康疯狂在内地开办工厂。也和他没关系。那是大陆和台企鸿海的博弈。是郭台铭的生意,他的投资。
不算在他曹文昭头上。
“是这样啊!那么我们就投资好了。我看了报道,好像有2.23亿人受灾。如果我们帮他们解决十分之一的短期工作。你们觉得我们投资什么好,什么快”。
董文博道:“自然是投资大,见效慢,的劳动密集型,比如房地产,房地产需要的工人是海量的(当年大型建筑工具可没20年后丰富,大部分都得靠人力解决)”
曹文昭点点头“这个主意好我们需要大量未来门店开办营业点,电影院。这样吧,你们做个方案。以北上广深为核心,兼顾二线城市,制定一批大型的ALan工业园和阿兰大型商业广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