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看三年-第3/4页
自从他把曹文昭的财力透露给了董特首以后,即将上任的董特首就盯上了他这个硅谷科技大佬。在他看来,香江经济空心化严重。必须改变。而曹文昭的成功。绝让他看到了机会。
“那就和他谈。你知道的,我们现在不缺钱,以后只会更不缺钱。建立一个大埔新硅谷。并不难,难的是,政府能不能给我们不逊色克林顿对我们的支持。
要知道为了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不是喊喊,他们在硬件设施等各方面的投入,可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这个需要谈,他毕竟还不是特色不是。现在还是港督彭定康说了算。”“那你就和他们慢慢谈。还有九龙和本港,人口太多,太挤物价还高。我不认为他适合创业。所以我准备投资百亿美金,在新界建立多个大型工业园区。不仅仅帮我们的企业解决场所问题,还要帮他们的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像九龙那么拥挤的住房条件,全球都很少见。”
“这个没问题,他已经提出了八万五计划,计划上任后,每年修建八万五千个单位宿舍。可以把我们的项目一起批了。他也想帮太高的房价降下来。您如果开发新界,这个应该不难批准。
香江工业产品竞争力太低了。这个问题不解决。香江就只能越来越差。”
曹文昭点点头。董特首的幕僚也都不是香江豪门的人。也有为国为民的人。香江的竞争力恶化,早已不是什么难以言喻的事情。
曹文昭为什么要疯狂拿地。就在于20年后的香江低价。比起华夏的一线,北上广深,还要高。现在7700港币一平方尺很贵吗。20年后可以涨到平均港币一平方尺的恐怖地步 。
也就是在地方狭小的香江买地(永久所有权,不是坑人的70年所有权)肯定很有必要。
最关键。他的庞大产业帝国。既然以香江为基地。未来帮他打工的人数将会超过百万。如果不能把住房问题解决。那不是自己坑自己。
想想后来全球巨头的贸贸易战争,如果连员工住房都解决不了。如何留得住人才。人家一挖一个准。靠理想套路员工的老板,都是耍流氓。
最关键,董特首这个不合时宜的“八万五”计划也就执行了不到一年。然后在房市崩溃下。供大于求的房市持续暴跌。被套牢的七百万港民骂死了。很快就被取消。
自然如果不能在他们刚刚上台,急于做出成绩,急于做出惠民政策的新政府手上拿地。等以后他们被香江的房地产巨头们重新说服,放弃这个短期受害,长期受益的八万五计划。
可以说房地产巨头们是不会估计底下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问题的。可是在房地产巨头劝说下放弃了八万五计划的香江,有好过吗。只有那些房地产公司爽了。供应量减少后。他们可以继续高价卖房。重新把房价拉升上去。可是四小龙之一的香江也彻底成了一个空心化的金融中心。毫无制造业可言。比起亚洲四小龙崛起了一个个如三星,鸿海,台积电,华美高(后来并购美国博通,轰动一时,新加坡的电子巨头)然而香江还有什么。就是一个早已经空心化的旅游城市。而他发达的金融,并不制造财富。他的商品来自全球各地,就是没有自己的竞争力。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于是金融危机和战争。这种城市根本没有抵抗能力。历史上今年十月发生的索大空头攻击,如果不是燕京不计代价的砸钱。下场并不会比被洗劫的泰国,印尼好多少。即使守住了核心的汇市,也守不住股市和房市。就连香江电影都衰落了,唱片产业也开始凋零。最终还能剩下什么。
就好像经历了长达20年的停滞期的日本总结的教训:工业才是根本。
任何国家,丢了核心的工业制造能力。都会成为悲剧。光靠击鼓传花的金融游戏,并不真正制造社会财富。他制造的财富都是虚假的。
曹文昭不是圣人,但他知道,如果香江彻底失去制造业,紧靠金融崛起,那么他的竞争力是非常弱的。也并不适合做他的总部。所以他会努力。但是如果事情不可为。
他就会把全部重注压到华夏大陆。事实上此时他已经让幕僚和秘书处开始研究扩大华夏的三大工业基地。香江金钱流通,技术流通很自由,这是优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