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黄巾出,乱世起



公元183年最后一天,当涿县秦霄等人欢声笑语,主明臣贤,一片盛世之象时。

   洛阳城内却风起云涌,震惊后世的黄巾起义在这一天拉开了序幕,扯下了汉室皇朝的最后的遮羞布。

   张角遣其徒弟马元义,暗中携带大量金帛财物,结交中常侍封谞,以为内应。

   但张角的另一名弟子唐周却向朝廷告密,天子刘宏大怒,遂责令大将军何进抓捕马元义,并下狱封谞等人并下海捕公文,全天下抓捕太平道众以及张角兄弟三人。

   天子刘宏本以为此事成不了气候,并没有多过问。

   继续行使着自己大汉天子权利。

   封谞下狱,刘宏新提拔上来一名新的常侍,名魏忠贤。

   此时魏忠贤正小心翼翼的伺候在刘宏身边,看着刘宏怀里搂着衣着片缕的宫女,眼神飘忽不定。

   经过锦衣卫多方打听,历经多时终于寻到了蔡邕。

   而此时位于老家陈留郡的蔡邕手里则拿着两封书信,一封自己的,一封则是给自己爱女文姬的。

   蔡邕拿出秦霄写给自己的信件,频频点头,信中只是把秦霄前往乌桓草原的事情,复述了一遍,更是表达了对蔡邕大儒的尊敬,以及邀请蔡邕前往涿县的用意。

   蔡邕抚须点头笑道:

   “虽然秦霄此子已被陛下封侯,但对自己信中尊敬之意未变,虽已对外承认与此子师徒之谊,却从未谋面,不如春暖花开便前往涿县一聚。”

   随后便让侍女将秦霄给文姬的书信送去后院交于蔡文姬。

   侍女行至后院,只见自家小姐正在书房之中拿着一首诗正在轻声念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正是秦霄初次写给蔡文姬的书信中的诗词。

   侍女走进书房,福了一礼后轻声笑道:

   “启禀小姐,令小姐心心念的那位公子又来书信了,嘻嘻。”

   蔡文姬闻听此言,俏脸生气道:

   “翠儿,莫要讨打,什么公子?”

   侍女翠儿见自家小姐生气,也不敢过多言语只是把手中信件递给蔡文姬道:

   “小姐,是安北将军涿侯秦霄公子的信件。”

   蔡文姬内心惊喜,接过信件后怀抱于怀中,一脸娇羞故意生气道:

   “讨打,怎么不早说?”

   侍女翠儿捂嘴轻笑不语,福了一礼后,退出了书房。

   蔡文姬见侍女走远,才俏脸嫣红的看着手中的信件喃喃道:

   “整个大汉都说你是少有的英杰,并长相英俊非凡,但是你自草原返回已经两月有余,为何不来寻文姬,既然不来寻文姬,又为何要寄书信于文姬。”

   蔡文姬叹息一声便打开了秦霄的书信,只见信中写到:

   “文姬小姐亲启,霄遥拜之,自霄返回大汉,政务繁忙,有心南下寻文姬小姐,一同作诗谈赋,探讨音律之道。

   只是有心却无力南下,时值当下,百姓贫苦,朝廷衰败,霄因安置草原解救百姓之生息,分身乏术,望文姬小姐见谅,霄已书信于蔡师,邀蔡师前来涿县,望文姬小姐劝之,并一同前来,霄定扫榻相迎。”

   看到此处蔡文姬的小脸已经娇羞非常,喃喃道:

   \\\"姑且原谅你不南下寻我,只是扫榻相迎,属实有些浪荡不羁了。唉,这个坏人!”

   言罢,蔡文姬继续看信。

   “霄知文姬小姐,文采斐然,又常在蔡师身边聆听教诲,今霄做一诗词,望文姬小姐点评一二。

   长相思,

   在洛阳。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

   摧心肝。”

   一首后世诗仙的长相思,看的蔡文姬内心隐隐作痛,双目含泪,一脸心疼之貌。

   她读懂了秦霄对自己的相思之苦,就像自己每日就要读好几遍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