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忠于大明的鞑靼王子-第3/4页



   见土干王子认可的点点头,金义继续说道:“以我所见,大明皇帝陛下圣明烛照,首辅杨大人也是胆识才具过人,更敢亲身犯险,本王甚为感佩,这才选择弃暗投明,其实,不管是草原统治中原也好,还是大明统治草原也好,只要皇帝圣明,百姓安居乐业,我等可以发挥才能,又有多大分别呢?土干王子一向醉心中原文化,与其一辈子跟着阿鲁台在草原大漠东躲西藏,不如与本王一起堂堂正正的奉行中原文化礼仪,自由进出大明各大书院,岂不快哉?”

   这些话就像利箭,每一句都深深扎透了土干王子的内心,但是,作为鞑靼王子,他又如何能轻易舍弃民族家国呢?看土干王子低头沉思不语,金义继续说道:“况且,阿鲁台在弱小时也接受了大明册封和宁王,等他依靠大明的支持强大后才又翻脸。土干王子且想想,如今草原各大部的汗王,有几个没接受过大明皇帝册封的?”

   土干王子一听这话,眼睛忽然一亮,对啊,不管是鞑靼的阿鲁台还是瓦剌的脱欢,草原大汗额色库,包括远在科尔沁的阿岱,都接受过大明皇帝的册封。自己不过就是个鞑靼的二王子而已,是不是自己真的太过于在意了。

   金义敏锐的捕捉到了土干王子的表情变化,继续加火道:“那阿鲁台借助大明的势力强大后,立刻扶持你的父汗上位,又借你父汗黄金家族的身份,才将鞑靼彻底的牢牢掌控在手中,可惜,如今你汗王和世子如同傀儡,根本没有半点说话的权利,更别说你这个二王子了,你们父子这样的处境,也甚是尴尬。若是土干王子能与大明修好,合力铲除两面三刀的阿鲁台,鞑靼才真正能成为你父兄的鞑靼啊!”

   听到这里,土干王子的眼中终于有了不一样的神采,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化。

   这时,在一旁一直沉默着察言观色的的马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就差最后一把火,立刻接口说话了:“陛下听闻小王子酷爱中原文化,甚是欣慰,又听忠义王说小王子一直仰慕解缙大学士的才学和书法,陛下特命咱家带来解大学士生前亲自书写的自书诗集一套三卷,赠予小王子。”

   说罢,起身将手边一直随身携带着的锦盒双手奉上,土干王子一听,脸上满是惊异,欣喜,感激。要知道,这位文渊阁大学士,明朝第一大才子,大明的第一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的主编,可是土干王子心中的至高偶像,而由他亲自书写的自书诗集更是总共只有三套,老皇帝朱棣能把自己的那一套赠予他,这对于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终于,土干王子起身单膝跪地,双手接过盒子,高声说道:“臣谢陛下隆恩!”金义和马云相视一笑,赶忙扶起土干王子。两日后,土干王子随二人一起返回明军驻地,朱棣一样亲自到辕门相迎,当场册封他为忠勇王,赐名金忠,(明朝之前曾有一位兵部尚书也叫金忠,原是朱棣燕王府的谋士,也是太子朱高炽的第一位老师,屡出奇谋助朱棣靖难成功后,官至兵部尚书兼 詹事府詹事,朱棣对其十分器重,六年前去世时,朱棣亲自为其书写墓碑和悼文,可见两人情义之深。)

   土干王子见朱棣将这个名字赐予自己,更是心内震动,再次拜服于地,誓死效忠,并且主动放弃朱棣给他划分的草原封地,愿意站到大明的朝堂之上,朱棣欣然同意,金忠也的确对得起这个名字,从此后一直终于大明,此后历经三代大明皇帝,一直备受信任,屡次作为开路先锋征伐草原,屡立战功,最后官至太保!成为外族人在大明朝堂上为官的一面旗帜,这是后话。

   在金忠、金义的引导下,明军对漠北的扫荡更加顺畅,特别是金忠,因为鞑靼小王子的身份,还收服了几个流散的小部族,帮金义的部族增加了几万人口,只要金忠、金义能保持忠诚,大明再在塞外就之间就有了一道相对稳固且不需派驻军队耗费钱粮的屏障,这对大明的边防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在十月中旬,明军渡过黄河继续北上,在金忠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联系到鞑靼王室成员提供线索,找到阿鲁台主力的一部,金忠自告奋勇作为前锋,一马当先的率兵直插鞑靼军要害,连一旁作为主将的遂安伯陈英都觉得不可思议,连忙挥军跟上,金忠非常熟悉鞑靼军的行动习惯,率军堵住其退路,才让随后赶到的明军主力将该部鞑靼精锐合围全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