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李左车激励赵王此不过矩鹿之难耳



    小标题:汉将靳歙别将略赵地,广武君苦心激励赵王

    说的很委婉,张耳的话已经点明,陈馀乃赵代动乱之根本,汉行兵千里而定赵地。

    动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大破赵军,如果不杀陈馀,赵地难平。

    韩信又追加一句,“斩赵将陈馀,以震慑赵军?”

    张耳点点头,“首恶须除,从犯可赦,降者不予追究,以王化感召,必可定赵地。”

    韩信听得明白,首恶须除,那么陈馀必死无疑,况且现在汉王并不在泜水之上。

    现韩信也听闻汉王亲率汉军渡河向北击赵,这必是张良南北夹击赵地,以速定赵地的策略。

    既然汉王刘邦将到,凭借张耳和刘邦之间的关系,为稳定赵地,很可能会立张耳为赵王。

    陈馀的死取决于张耳没有问题,于是下令斩成安君陈馀泜水上。

    一代名士,跻身王侯之列,死后不过是一滩血。

    张耳命人将陈馀厚葬,也算是对昔日挚友的一个交代,所有的恩怨随着人的逝世,烟消云散。

    陈馀虽死,然赵王歇犹在,赵地犹未定。

    张耳在赵地人脉广泛,早早命人打探汉王刘邦的动向。

    将刘邦已经攻下邯郸的消息告知韩信后,韩信微微一惊,韩信是没想到刘邦会这么快打到邯郸。

    邯郸已下,接着就是襄国。

    韩信下令,即刻追击赵王歇,全军没来得及回味刚才的胜利,开始造筏、寻船渡过泜水,南下襄国。

    话说刘邦率汉军主力北上,一路战安阳、棘蒲,直至赵地重镇邯郸。

    或许是邯郸曾经被章邯毁坏过城郭,即便重建,也有阴影,赵王歇和陈馀都没有将赵国国度迁到邯郸。

    可这并不代表邯郸不重要,它依旧是赵国的第二大重镇,更是襄国南面的重要屏障。

    刘邦的目的是赵国的都城襄国,切断赵军后援,无论是粮草辎重还是兵源,统统切断,让井队口的赵军成为无根基之军,或者说无家可归之军。

    按照战略大师张良的看法,如此做既可以断其后援,也可以乱其心。

    很多赵卒的家室都在邯郸、襄国,一旦这些城池被攻下,那么军心必定不稳,再加上张耳在赵地的根基和威望,必定有很多能人异士响应。

    如此别说是十万大军,即便是数十万大军,一样不堪一击。

    韩信在攻城略地上是一等一的,张良在战略、攻心上又是一等一的。

    如此刘邦才果断决定采取雷霆之势,迅速灭赵。

    一路攻城略地,打下邯郸后,刘邦迅速做出部署,命靳歙别将攻平阳、邺,而是由周緤做参乘,率周勃、召欧向北进攻襄国,会合韩信。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而是刘邦询问战况的成果,然后做出的判断。

    这一路靳歙表现很出色,别攻破赵军,生得其将、司马二人,军侯四人,降下吏卒两千四百人。

    这个战绩让刘邦很放心的可以将剩下的赵城池交给靳歙去攻克,他可以安心的去和韩信会合,不必担心赵军从后偷袭。

    靳歙攻略城池暂且不提,且说刘邦一路北上抵达襄国之南驻扎。

    韩信、张耳也一路南下追赵王歇于襄国之北,听闻刘邦已经抵达,立刻来拜见汉王刘邦。

    刘邦礼遇之,“大将军、恒山王大破赵军,寡人甚慰,今襄国已成孤城,将军几日可破城擒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