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扩充产品线



领导这次考察相当匆忙,饭都没留下来吃,就带着一帮人离开了。

   这帮领导走后,杨浩也舒了一口气,看来自家工厂高速的发展,也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虽然飞鱼摩托开局很成功,但是摩托这个行业迭代相当快,竞争也十分激烈。

   目前,摩托车行业的十年黄金时间,红利期虽然已过去。

   江州摩帮的实力,仍然占据着国内摩托销量的四分之一,国内摩托内卷相当严重。

   就在这样敏感的时刻。

   飞鱼作为新品牌摩托蛮横的闯入市场,产品才刚投入市场,就受到大众的追捧,其他摩托企业肯定眼红。

   杨浩十分忧心飞鱼品种太过单一,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在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中,就会显得特别致命。

   杨浩还是决定,公司近期采取多面开花,多推出几种新产品,丰富飞鱼摩托的产品线。

   流行于**十年代的边三轮,就这样进入了杨浩的视野。

   东方机械厂虽然没有大排量发动机,但是还是有能力生产缩小版的长江750。

   在这款车上,杨浩也是下足了功夫!

   不但专门为边三轮研究了,与它适配的传轴技术,还加入了倒档功能。

   公司计划出两个版本,FY150b,FY125c。

   虽然排量不一样,但是全都标配13升的大油箱,这样就能保证300公里最高里程。

   这款复古边三轮,无论是仪表,前大灯与轮胎,还是边轮仓位座椅,都经过一精心的设计。

   虽然这款车堪称精品,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少不了瑕疵!

   最大的问题就是马力不足。

   搭配的发动机的排量由于太小,车子最高速也难以突破75公里。

   对那些想追求越野的摩友来说,动力就明显不足。

   要满足一些长途越野的需要,公司至少要研发一款400cc的大排量水冷发动机。

   如今,公司只有在现有的技术上另辟蹊径。

   吴勇已经完成了两款复古机车的设计工作,除了一款小猴子复古机车,另一款就是仿哈雷设计的FYI150b摩托。

   新车的设计,是由杨浩和吴勇共同负责。

   杨浩对新车的设计,一直都比较重视,这一点吴勇深有体会,在杨浩的指导下,吴勇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

   在杨浩的催促下,公司把所有的剩余生产线,全都用来生产这两款新车。

   可以说,公司除了保证原先三款车正常供应,所有的资源全都投入到了新车的量产。

   半月之后,边三轮摩托正式上市。

   在上市初期,边三轮就受到军迷们的追捧,这款车不仅有着复古风格,还具有强大的动力,而且性能极佳。

   虽然国内已经有了长江750,但这款车却独树一帜,刚一上市,就在江州地区销售一空。

   在短短个把月时间,边三轮的销售额,就突破了一亿。

   在第一次销售结束后,飞鱼的其他两款新品也相继上市。

   同样刚亮相就是爆款,趁此机会,杨浩吩咐公司,继续加大投入。

   李红梅谈好杨洋的代言合同,又马不停蹄去央视投放广告。

   杨洋的广告费花了1300万三年。

   广告片的拍摄也相当简单,就是一辆边三轮翻山越岭,画面时不时穿插着杨洋在田径运动场上奔跑的镜头。

   这一次广告片的宣传,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毕竟,杨洋现在只是小有名气,尤其是飞鱼还是名不经传的三线品牌。

   不过,杨浩并不打算就此收手,反而更进一步的增大了广告投入。

   这样就可以继续的扩大飞鱼摩托的名气,提升销售量。

   杨浩的计划,就是让公司所有产品的价值都可以最大化的被挖掘出来。

   在短期之内,杨浩要把飞鱼摩托,打造成为国内的知名品牌。

   “老板,我觉得产品线拉的太满了!”

   在一处办公室里,刘厂长向杨浩汇报道。

   这是一个小型会议室,只有杨浩和刘厂长两个人坐在会议桌的两边。

   “老板,新品的产能是不是太多了?”

   杨浩笑道:“你觉得我们生产的摩托卖不出去?“

   刘厂长摇摇头:“老板,你这是不是太自信了,我们的公司毕竟是新品牌,还没有经过市场验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