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红油抄手与半夜贼(2)



江湖上的铁娘子可不是单靠着花盈阁阁主闻名的,最广为人知的,还是她被称为“铁掌”的那双手——被那双手震飞的人,轻则咳血休养,重则心脉尽断当场身亡。

   黑影有了想跑的冲动。

   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他敏捷的翻上墙头跑走,花二娘冷哼一声跟了上去——她死皮赖脸等到现在就是为了抓这只臭老鼠,哪里会眼睁睁的看着他跑走?

   第二日。

   宋望舒罕见的起迟了。

   更奇怪的是,连一向早起的宁氏也仍旧在屋里没出来,不过她没在意,撸起袖子走进食肆。

   幸好今早的早食简单又快手,她昨儿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然还真就晚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平陵县的人早食更是吃的丰盛,虽说大部分口味偏咸偏甜,但也不拘于辣味还是鲜味。

   就在宋望舒刚准备开门的时候,宁氏和阿瑶急匆匆的从后院跑出来——

   “你这小娘,也不来叫叫起晚的阿娘。”

   “娘可不能冤枉我。”宋望舒举手投降:“我这不是想着快寒食了,来吃早食的人可能会少——”

   “这就是小娘子没有经验了,越是快到寒食,早食卖的越好哩。

   “寒食这段时间是不吃午食和晚食,早食更要吃得好了——不然哪里撑得住一天的活计?”

   最早踏入食肆大门的果然又是惯常早起的王大娘,她笑眯眯的看了眼菜单:

   “哟,这是抄手和虾饺?那便各来两份!”

   “大娘怎得今日买了这样多的早食。”宁氏把王大娘的食盒递进厨房。

   “昨日我闺女两口子来看我啦!”说起这个,王大娘就美滋滋地仰起头。

   “呀,可是你那嫁到枫州去的闺女?”宁氏是知道王大娘的闺女远嫁,一年也来不了几趟:“哎呀,闺女回来看你可是好事!”

   王大娘笑眯眯地点头。

   “——今儿个有抄手?”

   鱼贯而入的食客们自然是听到了两人的话,就有个头不高的妇人兴致高昂的开口:

   “宋小娘子真是见多识广,抄手可是咱们老家的叫法,长安可没有这么叫的。”

   再等她细细一看,更高兴了:

   “——还是红油抄手?哎哟!我得快快吃完,叫我家那口子过来吃!大早上的也不知有什么睡头,连咱们家乡味儿都要错过了。”

   众人都知道,这妇人夫家姓钱,一家人是刚从吉川迁过来的。为人爽快又热情,就是……两口子都极其嗜辣,一旦饭点儿了从她家门口经过,非得狠狠打两个喷嚏不成。

   ——不过……这段日子倒是没怎么闻到辣味了。

   宁氏和阿瑶有条不紊的打包、收钱,端着托盘满屋走。

   宁氏端着碗红油抄手放到钱嫂子桌上,钱嫂子熟练的打开桌子上的小辣椒罐,吭哧吭哧挖了四五勺进去,再拿勺子搅一搅,碗里瞬间就红彤彤一片。

   “钱嫂子,快尝尝是不是你的家乡味儿!” 就有相熟的邻居起哄。

   ——娘嘞,钱嫂子那碗一看就比他们红多了,隔老远都能感觉到辣味儿。

   钱嫂子周边的食客抽了抽鼻子,忍住没打喷嚏,屁股悄悄挪远了些许。

   钱嫂子剜了一眼起哄的邻居,抄起一勺放入口中,美得眼睛都眯起来:“是了……是了!就是这个味儿!”

   钱嫂子顾不得说话了,大口小口地往嘴里塞。

   她手笨,想做出家乡的辣味只能靠带出来的调料——但调料是有数的。

   前几日他们家抠抠搜搜地刮完了最后几勺子辣椒,过的真是味同嚼蜡。

   也就是这几日,钱嫂子听邻居家小娘子说这一间食肆味道好,早上来了几次,慧眼如炬地迷上了放在桌子上的小罐辣椒,才养成了日日过来——吃辣椒的习惯。

   她单知道这食肆的掌柜小娘子手艺好,却没想好成这样——这红油抄手再加上几勺辣椒,就是吉川的味儿!

   有人爱吃辣的,自然也就有人爱吃不辣的。

   此刻,部分食客正盯着小蒸笼里的虾饺发呆,这饺皮晶莹剔透,几乎能看到里面一颗硕大的虾仁,就有人迫不及待地一口下去——唔!

   ——虾仁弹滑细腻,口感清爽丰富!

   比起辣乎乎的红油抄手,显然是虾饺受众更广,还有人吃一口抄手,再吃一口虾饺解辣,更有不少食客囫囵咬了一口就举起了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