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帕米尔高原-第2/3页



   热赫丽娜温婉一笑:“娜娜有能力,我相信。你想哪儿去了,没人挟制我呀!我们是成年人,有些事情是必须去做的。”她不能把女儿也拉进那个火坑里,就让她一个人跳进去吧!

   比起山那边的鸡飞狗跳,张义军们就顺心多了。二个多小时后,直升机降落在边防哨所。下飞机时战士们已穿上预备的冬衣。

   呼啸的山风刮在脸上像刀割的一样,哨所里的那面五星红旗在寒风下猎猎作响。俨然深冬的迹像,没有一丁点儿:大漠好地方的容貌。

   平时边防哨所只有两个班的战士,轮班巡逻,现在又调了两个班,内紧外松。

   昨晩休息的好,张义军们一下飞机就整队,让哨所战士带着去观察边境线地形。

   六个人分成两队,一、二、三号一组、四、五六号一组、各由边防战士带路。下午还有五名战士到来,除了监视海台的两名队员和监视辛格的战士,海外的基本都集中了过来。

   张义军和上峰都不敢小觑佣兵的力量,边防战士和这些杀人机器比起来还是不够狠。与其让这些老鼠天天骚扰,不如集中力量一网打尽。

   红其拉甫口岸已重兵把守,再说最后这批暴乱份子也不可能,也不敢走正规途径,他们的武器首先过不去。就算他们再凶悍、再狠辣也不敢硬闯口岸。可如果第三梯队的人也没有热武器,那他们就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如果带着武器越境那他们就必须徒步翻越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俗称“死亡之谷”,也是他们的死亡之地,以免给人民带来更多的伤害。

   半个多月前,暴乱份子的第二梯队人员走正规途径入境。都是热赫丽娜从家乡带出去的小年轻,在为她打工的同时,被洗脑发展成她的私人武装。

   但这些人在回到家乡的时候已被监视起来,他们也没有大型杀伤性武器, 致于他们手中的宰牛刀,水果刀在钢枪面前也就不堪一击了。

   木骁李提前从外入境跟着这批人,同时也制订好对付这些人的方案,他们藏匿在牧区,就留在牧区吧!现在大批人马就等着他们露出狐狸尾巴呢,也好有抓捕他们的证据。

   第一梯队的暴乱份子、也是数量最多的,也是发展起来最早的,三、四年前热赫丽娜公司就派出许多骨干成员、游说,怂恿诱惑了一批社会闲散青年,提供钱财让他们像传销人员一样,发展下线。

   那些游手好闲,没文凭无职业的二愣子青年都是他们的发展对象。什么都不用做,有人供吃喝,供玩耍,给钱的人就是他们的大神、活菩萨。

   哪有不听大神话的,不然就没钱花了,妥妥的有奶便是娘。再加上这些小混混多半有反社会人格,就喜欢这种闹腾。

   这些人是最让政府头疼的人,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动用人力物力请回去吧,也就关起来学习教育几天。

   从法律上说达不到判刑做牢那一步。唯一的办法也就是等。等他们有动作时,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一网打尽。

   秘密调遣来的部队都驻扎在城外,张网的时候还未到,那些青年就是热赫丽娜组织的过河卒子,也可以说是炮灰,头脑简单、听话,好控制。最后这些人死活也好,坐牢也好,他们都不再管,这些人也就起个扰乱政府人员视线的作用,也对幕后暴乱分子是个很好的掩护。

   政府主要人员身边都有便衣保护,在有外围有军队的阻挡,层层拦截,就算佣兵再厉害,他们也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特战队也没想让他们跨过罕萨边界。

   初冬的帕高原上完全是中原深冬的境界、高海拔的恶劣天气,再加上缺氧,刚入境的特战队成员人手不离红景天。他们必须尽快适应,克服这个情况。战争是惨酷的,任何的不利因素都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巴没有边界线,就算没有具体化分边界线,可还是有边界的,哨所战士脚下这座山就是华夏的国土,那么山这边就不容他人踏入。

   山地时而陡峭时而平缓,就算骑着马也走不快,虽然两队人向相反的方向行走,中间的距离也没有多远。

   从小生长在高原的叶子云对高反不像其它战士那么严重,午饭他们仍吃的单兵餐。吃完饭二号三号要休息一会儿,哨所的两个战士也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