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函谷关口同船渡



    两人找了户人家稍事休憩之后,隔天一大早便继续赶路。

    王鎏领着张十一来到薛地,渡过大野泽,在PY沿着黄河一路逆流而上,经过周王室故都洛阳,又沿着毂川重回黄河,沿着狭长的崤函通道进入关中。

    通往渑池的路还算比较好走,毕竟乘着扁舟沿着毂川一路踏歌前行。但焦、陕过后便罕有人烟,来到曲沃一带时,路已不再好走,再到后头,几乎都是攀山越岭。

    秦魏交界处的山脉此起彼伏,仅有的那条小路也只是雨水冲刷而成的一个低洼带,两旁的悬崖峭壁压的人喘不过气。

    张十一一路随着王鎏披荆斩棘的前行,一路埋怨来往的人不适当扩修一下,也好让后来人有个方便。

    王鎏只是暗自好笑,通秦之路如此艰辛,秦人这才得以壮大;等到秦人一家独大之时,韩、魏又仰赖此处山势庇护。如此大好的地理优势,谁还去破坏,岂不是自找灭亡!

    好不容易到了函谷关,却又被一道河涧挡住去路。那涧两端细流湍急,来到此处虽潺湲许多,却又宽出许多,足有一里多的宽度。

    对岸的函谷关状如喇叭口,关前的浅滩仅容百余号人可以立足,难怪六国声势浩大的讨秦之路来到此关前便无功无返。

    这碗口大的驻扎地别说千军万马兵临城下摆不开阵势,就是几百数千人,也只能簇拥成堆,任由城上滚木礌石乱砸一通,哪还谈得上攻城破关!

    王鎏深深感叹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秦国数百年基业不被他国侵略。

    张十一也感叹了一句:“这么大的一条河,我们要怎么过去啊!”

    王鎏听他这么一说,也意识到要找艘木筏方能渡河。他四处张望,正好看见对岸有一官船,船上插着一杆硕大的旗帜,显然这是秦国为了接济来往信使专门安排的渡船。

    王鎏隔着河涧遥声高喊:“船家,船家,劳烦载我们渡河……”

    喊了许久,那船终于缓缓驶来。

    张十一看见,也跟着大喊:“喂喂,这里这里……”生怕他看不见,高举双手蹦蹦跳跳。

    那船终于来到岸边,但却不靠岸。船里走出一身披铠甲的士官,单手按剑直挺挺站在船头,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可有通关文符?我这可是官船,不接济一般闲杂人等。”

    王鎏应道:“我乃据比尸部下,要到咸阳公干。”掏出铜马符亮在身前,道:“这是我的符印。”

    那士官这才示意摆渡靠岸。看了一眼王鎏的符印,躬身扶着他上船,又牵着他的马上来,回身想去拉张十一,那孩子早已蹦踏到船上。

    船缓缓驶离岸边。

    刚一离岸,却听身后有人喊话。

    “等等,等等……”

    回头一看,树林里急匆匆跑来十数人。排头的是个小鬼,看年龄与张十一相仿,一身紧身装束,头上绑一发髻。

    士官照例盘问:“你们又是什么人?”

    那孩童气喘吁吁来到岸边,没得及歇气,直接应道:“我们是修道的。”

    “修道的?要渡河过函谷关?”

    “是呀。”那娃儿一脸稚气的应道:“我们要去见秦王,自然得过函谷关。”

    士官听得厌烦,摆了摆手,“走走走,还见秦王?就你们这模样!”嘴里嘟哝:“真让你们过去我不得遭殃!”

    正要驶离,又听身后一人高喊:“官爷且慢。我有通关文符!”

    士官再一看,孩童身旁已多了一长者。那人装束与孩童一模一样,童颜鹤发,看不清真实年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