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连胜(四)



    轮到奥恰洛夫发球。

    只见他脸上略显无奈的咧了咧嘴,蹲下身,抛起球,一个普通的侧下旋球发到正手小三角。

    丁满早早判断好了球路和旋转,

    他右臂向外打开,精准的把球拉到对面反手位底线。

    奥恰洛夫反手挡球,球直接撞在网上。

    比分3:0,丁满连下三分。

    奥恰洛夫直接叫了暂停。

    回到场下,吴志平教练递过水就急忙分析:

    “就跟他拼长的,他现在肯定要搏了,就打他正手,相信自己,就得这么打。”

    丁满喝着水,自己也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把战术贯彻下去,

    毕竟现在对面的局面已经算是大逆风,德国人再上场肯定是怎么凶狠怎么来了。

    自己等会该怎么应对好对方的搏杀战术,这都是要有准备的。

    ………

    很快两人再度上场,还是奥恰洛夫的发球轮次。

    果然,奥恰洛夫一上来就偷了一个反手长球。

    丁满当即快变正手位直线,奥恰洛夫早有准备的跨过来,势大力沉的一板正手拉到反手位直线。

    众所周知乒乓球桌是长方形的桌子,而小学数学告诉我们,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一定是比边线更长,

    因此,运动员在对拉相持时,正反手拉两条对角线,总是要比拉两条直线的上台率高很多,

    不过相对应的,斜线更长,也就意味着留给对手反应的时间会更多,

    所以,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时常会舍弃稳定性,转而更多的去拉两条直线线路,以求让对手无法高质量的回球。

    而现在的丁满跟奥恰洛夫两人正是如此,奥恰洛夫想逼迫丁满拉斜线对拼自己擅长的反手,

    丁满同样也想逼迫奥恰洛夫用正手跟自己对拼。

    关键时刻,两人都互不相让,丁满用自己不擅长的反手抢点拉直线,

    给到奥恰洛夫正手,同时还根据奥恰洛夫的站位不断细微的调节,尽量把球往他的右手腋窝位置打,尽可能让奥恰洛夫不能舒服的发力拉球。

    而奥恰洛夫别扭的用正手回球,即使难度极大,仍然不断调整站位,力求回给丁满反手。

    两人互塞直线三四板,终于还是奥恰洛夫先放弃。

    毕竟正手拉球需要的幅度更大,丁满还一直尽可能回给他最难发力的位置,

    同样是变直线,奥恰洛夫的难度要比丁满大得多了。

    奥恰洛夫决心就跟丁满狠狠地拼正手,他全力爆冲,右手都甩过头顶。

    可丁满早已和马龙【弧圈机器】技术卡融为一体。

    就是靠正手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马龙,又岂会敌不过奥恰洛夫那别扭的正手。

    跟对面狰狞的奥恰洛夫相比,丁满此时整个人显得轻松写意。

    他让过身,右手极速向前发力,巧妙的快带直线,并不发死力,只是借力将球给到反手位大角度,好像只是打招呼一样轻轻一带,潇洒自如。

    比分4:0,又是丁满发球。

    白球被高高抛起,丁满一个重下旋发到球台中线近网处。

    奥恰洛夫已经无计可施,索性放手一搏,上步加转拧拉,将球拧到丁满的中路追身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