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样的好兵哪里找去



衙门里一个捕快都没有了。这怎么可能?

   杨临也纳闷呢,惊讶地问向小吏:“为什么?”

   “都出去了。衙门里就剩几个文职了。”

   杨临皱了皱眉头:“他们都去哪里了?难道发生了什么大案了吗?”

   “不是大案,而是镇北侯府帮忙去了。”

   小吏一说,杨临也就明白了。

   怪不得之前在衙门里转了一圈也看不到几个人。

   其实,衙门里的人还是很多的。

   京城很大,一个衙门根本管不过来,因此整个京城之内,有四个衙门:

   分别是京兆西、京兆东、京兆南和京兆北。

   即使这样,京兆西所管理的面积依旧很大,民宅近十万户,商铺数千家,地面上还有很多王府和朝廷重臣的府邸。

   衙门的配置已经不像王莽那时候一样简单。

   人口多,事情多,衙门的部门也很多:长官有三官学正,衙役有三班六房,加起来快一百多人了。

   “一百多人都去帮忙了么?”杨临再次问道。

   “可不是。都去了。”小吏回答道,随后他又叨叨了一通。

   杨临这才知道,今天一上午发生了那么多事。

   镇北候世子郑荫暴毙,几乎整个京城的官员都要派人过去打听确切的消息准备吊唁。

   镇北候没在家,又没有其他儿子,只剩了一堆女眷和没头没脑的家丁护卫,够资格主持这等大事的人几乎没有。

   丧事头一天,处理的事情又多,可急坏了一大家子人。

   而整个京城大街上人潮汹涌,又像过大年一样。

   情况之乱可想而知。

   不少商铺听说是镇北侯府的人采买丧事上用的东西,故意使绊子,有东西也要说不全,逼着采买跑断腿多跑几家商铺。

   皇帝听说后,连派了两队礼部官员去帮忙照应,还特批京兆西衙门随时听候调遣。

   这架势,比贾府僭越礼制为秦可卿办丧事的规模可大太多了!

   所以,现在整个京兆西衙门基本上就算空了。

   听完小吏的话,杨临明白了,默默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话,心里憋着笑,回到了自己的班房。

   刚坐下,一个带着两撇胡子的人跑进了捕快班房。

   “咦,你是?”那人疑惑了一下,又瞬间醒悟。

   “哎呀,是杨临!太好了,快,快跟我走!”

   杨临楞了楞,看向这个三十岁上下的小胡子,一脸周正,长相也过得去,顿时记起了这个人。

   他叫周勤。

   是衙门主簿。

   衙门有三官:一把手文官主司、二把手主簿和一个捕正,也就是捕头。

   而眼前这个周勤,就是京兆西的主簿了,职级上,也算他的上司。

   “主簿大人?何事惊慌?”

   “出大事了!跟我去见主司大人。”

   身体有些清瘦的周勤,穿着崭新但有些不合身的官服,急急忙忙去拉杨临。

   可他的手伸到半截,突然又停住了。

   杨临这货脑袋有大问题,最喜欢摸男人,想想都渗人,算了还是不拉了。

   这个小动作被杨临看在眼里,他心里又浮现出原主那些该死的癖好,顿觉有些反胃。

   这个相貌还算的过得去的周勤,他脸上的胡须杨临摸过,

   他的手杨临摸过,

   他的腰,他的腿...

   他的....

   呕~~~

   受不了了。

   随着杨临的眼神开始变得古怪,周勤身子又是一紧,扭头边走:“跟上!主司大人生发脾气呢!”

   后院里,主司大人吴瑜琛气喘吁吁,脸色通红,额头还冒着汗,显然也是刚跑回来不久,看到杨临之后他有些吃惊。

   这是谁?

   怎么穿着我京兆西衙门捕快的衣服?

   杨临也猜到了,因为自己点卯就跑,日理万机的吴瑜琛估计都不记得有自己这号人了。

   于是赶紧躬身施礼:“捕快杨临,见过吴主司。”

   所幸啊,大新国的礼仪是延续汉朝的,除非对方代表皇帝,是不需要跪的。

   这让杨临省了很多麻烦。

   “杨临?”吴瑜琛眼睛一亮,想起来了。

   “是杨临。”

   记不住自己下属的样子,这倒不怪吴瑜琛。

   首先,他任职京兆西还不到一年,杨临又天天看不到人。

   他对杨临并不很了解。

   京兆西的地界上,王府、侯府、重臣府邸很多,有一个两个捕快身兼双差,拿着俸禄再跑去给人家看家护院,吴瑜琛也是知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