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封诸臣,朝堂风云-第2/3页
众人听完一连串任免之后,纷纷领命,当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总体来是信服的,韩忠是根据战功而任免。
韩忠见众人对任命无意见,又道:“各地郡守直接对中央负责,平时不受地方武将控制,战时以地方武将为主,刺史只负责全州内政不涉军务。”
众人连忙答诺。
戏志才等几大谋士相互看了一下,算是认可韩忠之言,刺史、将军、太守三者相互监督、制约,加强中央集权,不易出现大乱。
任免完毕后,韩忠让众人离去,仅留下贾诩在场。
韩忠对贾诩为难道:“文和,如今朝廷在长安,我也在长安,诸多不便,你我该如何?”
贾诩明白韩忠的意思,就是想掌控朝廷又不想和朝廷待在一块,把朝廷彻底孤立起来,韩忠势力长久和朝廷待在一起一方面会被忠汉之人掣肘,另一方文臣武将和朝廷有过多关联恐生变故。
贾诩沉思一阵后道:“主公,此事好办,主公可实行两都制,汉献帝等一切旧官员仍在长安居住,主公则将军事力量等迁往洛阳,对外宣传长安地区作为平乱下后方,洛阳为平乱下前沿,堵住下人悠悠之口。”
韩忠听罢大喜,此计不错,贾诩这家伙老奸巨猾,很会猜人心思。
韩忠走过去握着贾诩手:“文和果然厉害,能猜出我心中所想。”
贾诩听罢大惊,妄猜主公不一定全是好事,连忙拍马屁道:“臣既然投靠主公,定一切为主公考虑。”
韩忠听罢哈哈大笑:“此事有劳文和了。”
贾诩连忙答诺,和韩忠再商议一阵后便出府而去。他知道再设一都之事只能自己提出,不能由韩忠提出。
次日早朝,贾诩便在朝廷上表奏:“陛下,如今叛乱四起,我建议朝廷设置两都,陛下在后方长安安心指挥下,大将军可在洛阳再设一都,以洛阳为军事中心讨伐不忠之臣,以护长安周全。”
众官员听后大惊。
以杨彪为首的朝廷官员对贾诩提出的两都制深恶痛绝,这简直就是另立朝廷之举,如何得校
忠于韩忠之官员听后,纷纷表奏同意贾诩之言。
大司农士孙瑞站出来禀报道:“陛下,万万不可实行两都制,另设一都大汉脸面何在?”
韩忠听完心里大火,眼睛怒视汉献帝,汉献帝不敢和韩忠对眼,经过几次政变,他变得越来越心成熟,完全不是一个普通孩子,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学会了隐忍。
对着韩忠道:“大将军,另设一都之事利国利民,就拜托大将军全权负责。”
韩忠听后脸色缓和,回禀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重停”
大司农士孙瑞听汉献帝后,大为失望,对着吼道:“韩忠乃窃国之贼,陛下万万不可呀,臣愿意以死明智告诫下之人。”
话刚完,就猛冲起来,一头撞向立柱,头破血流而昏厥过去。
韩忠大惊,看样子现在还有很多忠于东汉朝廷之人,其中不乏有气节之人,但谁敢阻挡韩忠大计,韩忠也绝不心软,干大事者就不拘节。
韩忠朝贾诩使了一个狠眼色。
贾诩又禀奏道:“陛下,大将军早年并州抗匈奴,长安护驾,又刚平定益州叛乱,对陛下,对朝廷,对国家忠心不二,大将军乃陛下亲封,大司农士孙瑞当众侮辱大将军岂不是在侮辱陛下,此乃死罪,不杀士孙瑞难以息众怒。”
忠于韩忠之臣连忙附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