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她在丛中笑-第4/4页
冷鸢总结:“降低准入标准,吸纳更多的玩家。”
“对,不同于社区足球。这些俱乐部还是要有一定的标准的,我觉得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就校一,要有一个长期租赁的足球场。二,要有1万名的注册会员,三,要有18个签约球员。”
冷鸢道:“你想推行会员制的俱乐部?”
“也不是。不是有那么一个理论吗?【铁杆粉丝每年会用一的工资来支持你的工作。这里一的工资是一个平均值,因为最铁改粉丝肯定会远远比这花得更多。再假设每个铁杆粉丝每年在你身上消费 100 美元。如果你有 1000 名粉丝,那么每年就有 10 万美元的收益,减去一些适度的开支,对于多数人来,足够过活了。】”
“这是《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提出的‘1000个粉丝理论’。”
魏长缨看了冷鸢一眼,这个女子真的是钟灵毓秀啊。跟聪明人话,不累。
“一个俱乐部,如果只是纯粹的足球,不考虑任何的其他条件。你只要能在上场前凑够人。只要能吸引到足够的粉丝,他就能存活。
如果我们每个城市都有10支这样的球队。对于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养活他们不是问题。铁岭就有200万人。
然后各省的足协负责组织比赛,建立省域比赛。城市球队的前2名,进入到季后赛,以辽宁为例,14个地级市,最后有28个球队,分成若干个组,套用欧冠的赛制。决出最后的冠军。这样也节省了成本。
球员转会方面可以不用卡那么严。所有参加季后赛的球队,都可以临时从被淘汰球队租借5名球员。
现在俱乐部的大头支出,主要在球员的工资,还有来回的路费上。
不需要那么多的梯队,解决了工资的问题。一省的范围内,高铁两个时就能到。解决了差旅问题。”
卢冬菱补充道:“像江苏这样的省份,13太保哈,那么富庶的地方,我想比赛一定很精彩。”
冷鸢提出疑问:“那这不是跟省级的业余联赛有些重叠了?”
“是有些重复,就和很多地方都会举办演唱比赛,但是你突然出现了个《中国好声音》,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做的是商业化运营,要有品牌,而且要反哺市场的。每个参加季后赛的球队,补贴20万,有没有人做?
省级联赛的冠军,只要可以跟乙级俱乐部打通,或者直接跟甲级联赛打通就可以了。给他们两年时间,寻找投资商,补齐俱乐部准入标准的内容就行了。
又是烧钱!但没毛病!
“其实我让冯建章去做社区足球也是同样的意思。不过,之前我陷入了中超公司如何挖潜的盲区里。”
几人兴奋的聊着,就听到电视机里主持人激动的道:
让我们共同倒数计时,2011再见,2012我们来了!
魏长缨笑着举杯,卢冬菱举杯,冷鸢也笑着举杯。架子上那张黑白照片上的女孩,也笑的更加的灿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