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专职裁判-第3/4页



    “魏总,不好污人清白。我何德何能能贪一百来万?”

    “万部长,不好意思,是我鲁莽了,随便举个例子,你别往心里去。”魏长缨轻轻在自己的脸上拍了一下。

    “这个裁判部门相当于一个公司,要囊括全国各级别注册裁判员的可以统一管理。他们有升有降,跟联赛一样。差的裁判属于业绩不好的雇员,会对公司带来形象上的损害,合同到期不予续约。好的裁判升到国际级,执法更多更有价值的比赛,公司还给补贴。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万平不是傻子,裁判委员会被俱乐部骂了这么多年,难道没有想学习足球发达国家的方法,归根结底都在钱上。兼职的裁判有一半的薪水是学校来发,足协发的那叫津贴,同样少的可怜。

    外表看裁判委员会十分强硬,怎么挨骂我都不改,实际上,改也改不了,能勉强维持已经不错了。

    万平还在思索,魏长缨补了一句:“万部长,您这个岗位也算高危岗位了。张建强、李东生现在还在里面踩缝纫机呢,万部长你不想平安落地啊?”

    “我……我考虑考虑。明给你答复。”万平道。

    “好嘞,我等你好消息。”

    于湖臣听到万平的汇报倒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魏长缨的方案一点不影响他对于裁判工作的掌控力。退一步讲,真要给裁判下个什么命令。不管你是专职的也好,还是兼职的也好,裁判还能不听我这个副主任的?更何况魏长缨自己主动送钱上来。

    魏长缨与于湖臣隔空谈判的时候,还加上了女足国家队赞助的筹码。反正钱迟早要打,被扒一层皮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答应他,把款先让他打过来。600万摊到国家级、国际级裁判身上也没多少了?”

    “应该还能剩下200万吧。”万平犹豫道。

    “不错,你让财务那边仔细点。别再像董宇那样。”

    “好,您放心吧。”

    哼,冤大头,于湖臣心里暗骂。

    万平着手安排专职裁判体系的搭建,他突然发现全国的一级裁判员多了不少。

    而且这些裁判员有的已经达到了执法满三年,场次满60场的要求,马上就可以升级成为国家级裁判了。这些裁判是哪里来的?

    追根溯源,原来是青联公司提前布局了这些裁判的晋升。他们已经签约了青联公司,已经是专职裁判了。

    万平终于发现,魏长缨的这个有升有降的底气从何而来了。这么多裁判,还担心缺裁判吗?不过对于这点,万平没有跟于湖臣汇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他也知道自己头上悬着的一把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砍下来。给自己留条退路也是好的。

    ——————————————镜头切换——————————————

    10月20日,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宣布将在明年培养专职裁判员,并建立完善的裁判员管理体系。增加判罚复议审核机制,为裁判的执法水平进行打分,进而影响专职裁判员的收入。

    据可靠媒体透露,这项政策出台之后,执法中超的裁判年收入将达到50-70万之间。中国裁判委员会将会持续向社会招聘专职的裁判员加入。

    什么工作在2011年能赚50万啊?一群兼职裁判立刻蠢蠢欲动了,而与青联公司签约的全职裁判更是兴奋,他们就是为了全职准备的,只需要熬比赛场数,熬执业年头而已。

    在中超执法的部分裁判也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中超的球队少,比赛就少,比赛少,收入就少。为了那个年薪也得好好干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