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再加一把火



彼时夕阳挂在天边,耀眼的金光洒落下来,柔和地裹在她的脸上,让她的笑颜如金般耀眼夺目,和浮光跃金的河面交相辉映。

 解云湛彻底坠入这美不胜收的画面之中,一下子就看痴了。

 庄安晴不禁被他这痴萌模样逗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傻乐什么,快走吧。”

 她笑着说了一句,牵着他的手言笑晏晏地往前走。

 解云湛意识回笼,耳垂早已发红发烫。

 他低头看了看十指交握的双手,心里瞬间就像喝了一缸甜酒,晕晕乎乎地迈开了步伐。

 两人就这样踏着落日的余晖手牵着手回到了家。

 这夜吃过晚食后,解云湛便回了东屋,独自坐到桌旁开始给老先生誊抄今日拿回来的旧书。

 庄安晴收拾完家里走了进来。

 刚到家时,她把买来的纸张先给了解云湛让他用,之后又把那一套笔墨砚偷偷放进了衣柜上面的空格子里。

 见某人正趴在桌上埋头苦干,她走到衣柜跟前,打开衣柜悄悄把东西拿了出来,随后又轻手轻脚地走到桌旁。

 解云湛这下已经放下了手中毛笔,正看着书里的一句话出神。

 庄安晴低头看向他一直盯着的那句话,轻声读道:“故不可违而违,非孝也;可违而不为,亦非孝也。”

 解云湛瞬间被她的声音拉回了心神,温柔笑道:“你忙完了?”

 庄安晴莞尔,“嗯,忙完了。”

 接着她又看了看那句话,道:“不该违背的却违背了,这是不孝;应该违背的,却没有违背,也是不孝。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解云湛眸光动了动,低低嗯了一声,“是这个意思。”

 庄安晴挑眉。

 她在现代听过这句话,这不正是《群书治要》里仲长子昌言里的话吗?

 没记错的话,这本书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的。

 难道原书作者在设定原书背景的时候,把盛国设在了唐朝之后?

 只是某人手上怎会有这本书呢?

 庄安晴思绪百转,问道:“这是老先生的书吗?”

 解云湛点头,“是老先生今日给我的,这是第三本要重新誊抄的旧书。”

 “我可以看看吗?”

 解云湛知道她喜欢看书,听她这么说没有半点儿犹豫就把书递给了她。

 庄安晴接过。

 书本很旧,上面有很多磨损的痕迹,里头还有一些手写的批注。

 可是这书面怎么没有书名?

 庄安晴被勾起了好奇心,她又认真翻了几页。

 唔,还真是唐朝的《群书治要》。

 抱着试探的心思,庄安晴假装不知地道:“这书写得真好,可是为何没有名字?”

 “这是前朝的《群书治要》,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这本估计是老先生之前的誊抄本,他已经看了许多年,上头还有他自己的批注。”

 四五百年?

 所以如今是宋朝时期?

 可这里并不是宋朝,有许多东西也和宋朝不同。

 难道原书作者在写这本书时,把盛国放在了和宋平衡的时空?

 这是她穿进来后,头一回感受到了比较确切的时空概念。

 搞清了这一点,她又把书翻到了方才解云湛看着出神的那一页,找到了之前看到的那句话认真看了看。

 “故不可违而违,非孝也;可违而不为,亦非孝也。好不违,非孝也;好违,非孝也。其得义而已也。”

 唔,老先生特意让某人帮他誊抄这本书,这应该不是凑巧吧?

 难道老先生已经看出了某人的心结,所以特意选了这本书给他?

 可老先生又是怎样看出来的?

 这也太火眼金睛了吧!

 关于这点,解云湛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他感受到老先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可是下午老先生问他话时,他明明没有说漏嘴,老先生又是怎样猜到的?

 庄安晴并不知道解云湛的心中所想,她把书交还到解云湛手上,想了想又把刚才从衣柜里拿出来的东西放到了解云湛面前。

 “给你买的。”

 解云湛一怔,错愕地看着摆在面前的包裹。

 庄安晴笑笑,“打开看看。”

 解云湛放下书,他把包裹缓缓打开,一下就被里头的东西惊住了。

 见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庄安晴不禁莞尔,问道:“喜欢吗?”

 “喜欢。”

 解云湛不假思索地回答。

 上一次他收到文房四宝,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