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武科-第2/3页
考试内容十分简单,射箭和驾车,正对应着“六艺”中的“射”与“御”。其中射箭主要是比拼力量大小以及精准度。力量大小以开弓规格来界定,三十息间连续开弓五次即为合格。弓的规格从七斗到一石,由此评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武科要求的严格,及格程度就要七斗,且三十息之间要开弓五次。这种要求对于一帮十五六的年轻人来说着实有些难度。这也是为何文试学生多数不愿过来的原因,费劲力气也不过是最低等罢了,还有一定的翻车几率,何必呢。而对于那些敢参加武科的学生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他们之中就没有人会选择七斗弓:拉最弱的弓是要被同伴嘲笑的。武无第二,你不行就是不行,也没有什么好不服的,甚至不用同伴嘲笑,自己就羞愧退场了。
精准度比试则是五十步的远靶草人,每人共十箭,根据射中头、身不同部位积不同分数,分高者排在前列,然后再分甲乙丙丁四等,每等人数顺次增加。
五十步的距离是一般弓手的有效杀伤距离,再远射出的箭矢威力就会大大降低,百步穿杨者也存在,但是那不是普通人可以凭实力可以达到的了。在五十步的最远距离下,还要顺带兼顾准确性与威力,要知道,擦中但脱靶是不算分数的,这对射手的力量与技巧都有着十分高的要求。
此外,第一项测试也是让他们证明可以使用自己手中的弓,以防有人逞强失手伤了自己或其他人,并且这种安排也给了他们一次试错的机会,第一项和第二项允许使用不同规格的弓。
驾车的比试就相对直接一些,在规定路线行驶即可,用时少者为胜。书院“御”的比试是简化后的产物,去除了一些繁琐的规矩形式,只保留技术一项,这种方式也更加适合在书院考核中使用。
其实武科按理来说是应该包括对战一项的,毕竟都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直接打趴下才更让人服气,但是一方面书院并不提倡学子们好勇斗狠,再者说万一哪对打出了真火,影响考核不说,出现伤亡也没人担的起,更别说这书院中达官显贵的公子哥可并不少。
“射、御”两门中,齐行在驾车一项是最有信心的。他自小力量不强,后续训练时就着重在技巧方面多下了功夫,再加上整个都城任他挑选老师,自己的刻苦加上名师指点,单论技巧他有信心在这批同窗中拔得头筹。
同时考核的马车也只是双马木制车,和真正的参杂了金属以四马驱动的战车相比差了太远,因此对力量要求不是很高,反而由于车身较轻,对技术的要求占了很大一部分。
气力方面齐行自然也不想落下,奈何直到今年年初他才能勉强使用一石的弓。十二到十六岁是青少年气力变化最快的阶段,但是哪怕是这样,半年的时间也不过是让他从勉强开弓到自由使用罢了。连续多次开弓对于他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负担。好在整个考核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五次开弓罢了,两次开弓考核期间还有一定的休憩时间。
其实武科考试的连续进行也有一部分考察学生对体力的规划的意思,无论是“射”和“御”都对臂力有着很高的依赖。
“足够了。”齐行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
齐行虽刻苦执着,不愿落于人后,但是十二岁那年他才正式开始习武,之前都是看别人练武罢了,能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达到今天这种地步已经算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了。技巧方面的快速提升是他之前观察时的积累以及自身天资聪慧。只是这气力,需要足年足月的积累,他这方面还是太过浅薄,比不得那些从小训练的人。尤其是身体素质本身还差人一截。
齐行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老天在其他方面已经给足了他优待,身体上的遗憾只不过是一点小小的价码罢了,他齐行还付得起。更何况,他也坚信自己后面会做到更好,不然还怎么当大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