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毁坏庄田,便是死罪



何妙菱知道杨玉华这次是受了委屈了,就等于是两个孩子打架,本来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占理,那当家长的,还扑过来帮着自己的孩子去欺负人家,怎么看,都是安庆大长公主和她女儿徐绣君太极品。 

 “那你打算怎么做?” 

 杨玉华皱了眉头:“我不知道。” 

 杨玉华性格冲动,直来直往的,压根就不会玩阴谋诡计的那一套。 

 何妙菱倒是想帮她的,冯惜云这件事已经让她知道了,徐绣君其实是想找她的麻烦,才把冯惜云推出来的。 

 而杨玉华的事,大约也是因为杨玉华和她走的近,她背后说她坏话的时候,带上了杨玉华,又正好让她听见了,这事情才闹大的。 

 杨玉华是无妄之灾。 

 “那皇后娘娘是怎么想的?”皇后娘娘也不是能咽下这口气的人。 

 徐绣君区区一个没有封地,没有根基的郡主,竟然敢侮辱她杨家的先烈,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她要是忍了,岂不是以后人人都踩到杨家的坟头上去? 

 杨玉华却摇摇头:“我不知道。” 

 何妙菱想了想:“说的也是,娘娘还当你是孩子呢,怎么会告诉你这些事。” 

 杨玉华叹了口气:“可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才已经在说亲了啊。” 

 何妙菱听出她话里的惆怅,也忍不住笑了。 

 “其实,我觉得我们就算什么都不做,徐绣君她们也是输了的,想想,得罪了皇后娘娘,徐绣君能有什么好处?巴不得都离她们远一点吧。“ 

 杨玉华就说:“其实连我都看得出来,安庆大长公主只是仗着皇上的偏爱才这样的,说句大不敬的话,到了以后,她还能靠着谁?还不是得看我太子表哥的脸色?” 

 “咱们先静观其变吧。”何妙菱说。 

 两个姑娘自己商量这件事呢,早得了消息的周靖淳,却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也该让西山曹家庄的那些人,沉冤得雪。” 

 没人知道安庆大长公主在西山礼佛的时候,又做了什么事。 

 也或许有人得到过这样的风声,只是不想得罪她,所以才没有说。 

 当安庆大长公主在被胡贵妃安慰的时候,有关西山曹家庄的事,已经被御史写成了奏折,送到了皇上的面前。 

 原来安庆大长公主在西山礼佛的时候,忽然脑子进水似的,要圈一大片地,给自己种上成片的杏花林,泡上杏花酒,用来赏景。 

 这一大片的杏花林,占地大部分都是曹家庄的,曹家庄世世代代都是种粮食的,用来维持生计,可安庆大长公主,偏偏让他们全都把已经种好的庄稼都被拔掉,用来栽种杏花树。 

 种上了杏花树,也行,胳膊抗不过大腿,安庆大长公主是贵人,是金枝玉叶,他们都是庶民,怎么反抗得起。 

 可偏偏的,她将事情交给底下人去做的时候,每家每户只给了一亩地一两银子的赔偿款,就彻底买断了这些地。 

 这可怎么得了,在西山附近的田产,离水源近,灌溉方便的水田,一亩地最高卖到六两银子,旱地再差劲,也能卖到三两银子。 

 为了杏花林好看,安庆大长公主看上的地方,大都是良田,甚至还有一部分的曹家庄村民居住的房屋园舍。 

 一两银子就彻底买断庄户人家的祖祖辈辈的活路吗?他们肯定不愿意。 

 想去找安庆大长公主说理,他们根本够不着,被底下的奴才就给驱赶了,还要挨打,跑去县衙告状,区区县令怎么巴结大长公主还来不及呢,怎么敢审问大长公主,又把这些人关进了大牢里。 

 谁敢闹事就关谁。 

 于是,整个曹家庄数百户人家,给安庆大长公主闹的家破人亡。 

 安庆大长公主根本不当回事:“天底下又不是只有种地一条生路,有手有脚的干什么不行?可见还是不知足,以后谁敢闹事,就把谁关到牢里去。“ 

 安庆大长公主说的话,便是何不食肉糜。 

 因为曹家庄所在的位置,离码头和县城都太远,想找个生计,难的很,他们只能选择种地,反过来说,其实种地是最天底下最累且回报最低的活了,人但凡有条生路,都不想种地的。 

 比如,庄稼人只要有个在城里头的酒馆当店小二的,他们都觉得这小子是有出息了,多少姑娘排着队的想嫁过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