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目标太原



这次,张士勋决定彻底摆脱大宋军制固有的羁绊,完全按照后世的军制整军。

   李谋略节制下的太行山“响马”,加上最近收拢的河北路义军,人数已经达到二万余人。

   张士勋挑出其中较为强壮的一万多人,组成了人民护**。

   至于剩余的那些,作为预备师,或者作为民兵组织。

   人民护**从上到下,分别为军、师、团、营、连、排、班。

   至于职务,也是完全按照后世的那一套。

   张士勋亲自担任军长一职,李谋略为副军长。

   这帮响马桀骜不驯,最高级的职务还是拿在自己手里。

   凭着天师的名头,还是能镇得住场子的。

   各级组织中暂时没有党建。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有等到爱国联盟建立后才能有政工组织。

   经过半个多月的忙碌,人民救**的框架终于建立起来了,各级军官的任命也落实了。

   不过,无论是军长、师长、团长等高级军官,亦或是营长及以下的低级军官,职务后面都有一个“暂”字。

   意思很明显,职务都是暂时的。

   如果不合格,随时可以撤换。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士勋把所有军官召集到一起,开展了严酷的训练。

   训练标准也是按照后世的一套成熟的方式方法进行。

   虽然各级军官十分抗拒,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反抗。

   因为张天师说了,训练不合格者,不管你是谁,一律降职。

   白天是一整天的训练,到了晚上,则是一个时辰的文化课。

   训练还好说,无非是苦些、累些,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

   可是,文化课可要了这些人的命了。

   所有军官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专业”响马,有的甚至是祖传的土匪,祖宗三代都是文盲,谁他么认识字啊?

   张士勋可不管这些,无论你职务高低,必须认字。

   他拎着马鞭,来回在课堂上巡视,遇到不认真听讲的,兜头就是一马鞭。

   在他的淫威下,众军官尽管心底里叫苦连天,也只好硬着头皮学。

   教材是现成的,《三字经》就不错。

   《三字经》的作者是南宋王应麟。

   张士勋直接拿来用了。

   当李谋略看到《三字经》后,仅仅读了几段就被震惊到了。

   “这……这是天师您写的?”

   “我可没有这种大才,这是一位神仙写的。”

   张士勋脸皮再厚,也不会把《三字经》据为己有。

   但凡能称为经的国学典籍,基本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部分,所谓经、史、子、集,经是排在第一位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破的真理,经得起上千年的验证。

   《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包含了道德人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哲学、忠孝节义、家国情怀等非常丰富和全面的内容。

   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引经据典有理有据,是非常好的少儿启蒙读本。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李谋略拿着张士勋抄写给他的《三字经》,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

   作为曾经的读书人,他当然知道这部教材的重要性。

   太行山的这些响马杀人越货,从来都是用拳头说话,不知道礼仪仁孝是何物,是最需要学这些的一群人。

   于是,李谋略把文化教习的任务揽下来,亲自给这些粗坯们讲课。

   张士勋并不是一味地严苛,文化课结束,会让他们放松一下,给他们放一段视频,比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等等。

   另外,在饮食上,张士勋也十分重视,特地把王栋试制的压缩干粮拿出来供应他们。

   训练严苛,体力消耗巨大,营养跟不上的话,训练效果就会大受影响。

   所以,在训练期间,压缩干粮敞开供应,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没想到压缩干粮很受军官们的欢迎,他们非常喜欢吃。

   主要是这东西顶饥,味道也不错。

   这年月,即便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作为响马,抢到什么吃什么,至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也是分时候的,抢不到东西,也只好饥一顿饱一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