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蟹黄包子



经过蔡京这一解释,赵佶豁然开朗,都是文化人,对于文字的诠释,那是驾轻就熟,什么艰涩难懂的语句到了他们这里,都不会成为问题。

   “我懂了!”赵佶站起来,背着手在书房内踱步,“天命难违,并不是不可违,只要人“定”,静下心来做事,就能够改天换命。”

   “说得好!”张士勋鼓掌叫好。

   赵佶停住脚步,对蔡京道:“元长,你该出山了,朝廷的事情,还是由你掌舵,朕才能定得下心。”

   “陛下,老臣老矣,不堪重用。”

   蔡京慌忙起身,嘴上推辞,心里却乐开了花。

   他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自从宣和二年皇帝令他辞官退休,他一直赋闲在家,原想着此生与宰相之位无缘了,没想到今日天上掉下馅饼来,又一次登上权力的巅峰,这如何不让他心花怒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元长虽然年届古稀,仍然精神矍铄,大宋如今到了重要关口,正需要元长这样的老臣为我出谋划策……你年龄大了,没有大事无须上朝,可以待在家中处理朝政。”

   此话一出,连在旁的张士勋都有些吃惊。

   宰执在家处理朝政,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官家,万万不可。”

   蔡京久居上位,本来已经到了宠辱不惊的地步,但今日受到皇帝这样的恩宠,也有点诚惶诚恐起来。

   “元长,你就莫要推辞了,就这么说定了。”赵佶说完,指着张士勋对蔡京道:“士勋乃忠心之人,但有所求,你替朕多操点心。”

   蔡京躬身领命,这事就定下来。

   又说了一阵话,赵佶的心神甫定,便回宫去了。

   送走皇帝,蔡京特意把张士勋留下来,说是今日府中新做了蟹黄包子,请张士勋品尝。

   张士勋是个经不住舌尖上诱惑的人,蔡京家的蟹黄包子可是太有名了,以至于后世人都知道他家的蟹黄包子。

   据说,有次蔡京请客,吃的就是蟹黄包子,有人饭后粗略算了一笔账,这顿蟹黄包子花费一千三百余贯。

   后世也有人为蔡京算了一下,根据当时米价一千二百文一石,宋朝一石米重约六十公斤,据此可以估算出一贯铜钱的购买力等于人民币二三百元。那么,如此推算下来,一千三百多贯折合后世人民币三十多万元。

   蔡京之豪奢,令人咋舌!

   客厅内,蔡京吃一个包子就放下筷子,劝道:“士勋,老夫年龄大了,蟹黄性寒,不敢多食。你就无须忌讳了,尽量多吃些。”

   “如此,小子就不客气了。”

   张士勋只尝了一口就被美味征服了,食髓知味,一连吃了十多个。

   看到他这么好的胃口,蔡京羡慕道:“老夫年轻之时,虽说没有你这般大食量,胃口也不算差,一顿饭下来,能吃下五六个蟹黄包子,呵呵!还是年轻好啊。”

   “天若有情天亦老,何况是人呢,这是自然法则。”张士勋抚摸着肚子,心满意足地说道:“早就听说蔡府的蟹黄包子,一直无缘吃到,今日终于得偿所愿,此行不虚。”

   “哈哈!一顿包子而已,无须感叹如斯。”蔡京笑着站起来,说道:“咱们老少还是去书房说话吧。”

   张士勋知道他有话说,便跟着他来到书房。

   蔡修沏好一壶茶端过来,然后知趣地退出书房。

   “士勋,你所作所为,为的什么?”蔡京开门见山。

   “为了大宋,为了天下万民。”张士勋拿起茶壶,先给蔡京添上,又给自己倒一杯,一字一顿地说道:“众人皆醉我独醒,实为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小子不才,虽然没有扭转乾坤之能,却不缺少精忠报国之志。”

   “精忠报国?”

   蔡京似笑非笑,半睁半闭的眼中射出一缕精芒。

   张士勋大言炎炎,“是的,精忠报国,从广义上说,就是华夏之国,并不单单是大宋。”

   “呵呵!借天书之名行事,乃小道也,反倒是落了下乘……你别辩解,且听我说。”蔡京轻轻抿一口茶,接着道:“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天书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你召唤天雷的手段是怎么做到的,但是有一点我要奉劝你,旁门左道能行得一时,不能行得一世,尤其是在国家大事上,必须走光明大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