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酒兴正浓时



张士勋无奈,只得给她们解释:“那不过是障眼法而已,我拿刀子往自己身上扎的时候,用衣袖遮挡了一下,扎在肚子上的不是刀尖,而是刀柄。”

   张士勋拿起筷子,边说边比划,特意放慢了动作,好让众女看得清楚。

   “原来这样呀,张官人这一招障眼法可是骗尽了所有人。”丁都赛拍着手笑道,“现在东京城内都传遍了,说有个人会金钟护体神功,众目睽睽之下,在牡丹棚内刀插肚腹而不伤分毫。”

   薛子小道:“是呀!我在象棚也听人说了,那人说得活灵活现,我听了暗自咋舌,心说世上若是真有这样刀枪不入的人,上了战场岂不如入无人之境?”

   张士勋莞尔一笑,“我当时只是想吓唬王胡孙一下,好使他知难而退,没想到一不留神,竟然名动京华,惭愧!”

   “我们一不留神,就相信是真的了呢。”徐婆惜接了一句。

   众女一起哄笑起来,薛子大提高声音道:“咱们姐妹知道就好,可不要说与外人知道。”

   “正是!骗死那个姓王的杂种。”薛子小拍着桌子随声附和。

   “王家父子最坏了,最好让他们永远不知道真相。”孙三四咬着牙说道。

   张士勋道:“看来,我还要再辛苦一下,把这个神棍再当一阵子。”

   “正是!”众女齐声道,然后一起“咯咯咯”笑起来。

   又喝了一阵酒,张士勋发现在座的人除了丁都赛,其余人等酒量都不小,尤其是李师师,酒到杯干,面不改色。

   等众女挨个给他敬酒的时候,他暗自叫苦不迭。

   宋朝的酒,虽然度数和后世啤酒差不多,却挡不住喝得多啊。

   等她们都敬完酒,他已觉得有些上头了。

   这样不行,照这么喝下去,非当场丢人不可。

   张士勋站起身告个罪,去茅厕转一圈。

   此时的樊楼,已是笙歌处处,热闹非凡,酒令声、琴弦声、歌声、嬉笑声从各个阁子里传出来。

   隔壁的阁子里,有人在拉二胡,还有个女声在二胡的伴奏下唱着曲子。

   这个时代,二胡被称为嵇琴、胡琴。

   张士勋来到大宋,还是头一次听人拉二胡,驻足听了一会。

   这人虽然拉得很娴熟,但技法却很原始。

   也难怪,相隔千年,演奏技法和水平自然不能与后世相提并论。

   回到阁子里的,李师师等人正在评论隔壁的演唱。

   徐婆惜撇着小嘴说道:“王京奴这嗓子,也就这样了,要不是凭着长相和风骚,怕是连樊楼都进不来吧。”

   薛子小附和道:“嵇琴拉得也不好听,黄鼠狼拉鸡似的。”

   李师师笑着道:“你们呀,别对京奴这么刻薄,她前一阵子生病,也许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呢。”

   “哼!俺就是看不惯她那势利眼,趋炎附势。”

   丁都赛给张士勋倒一杯茶,关心地问道:“张官人酒喝得怎样?没有不适吧。”

   “酒意已经有些上头了。”张士勋回答。

   “那就不要喝了,多喝茶。”

   李师师也道:“张公子即便是海量,与每个姐妹喝三杯,算下来也有二十余杯酒呢,让他先喘口气,待会再喝。”

   众女笑着点头。

   “多谢!”张士勋端起茶杯喝一口茶,笑着道:“樊楼的酒果然比外面的有劲道。”

   李师师道:“这是樊楼有名的和旨,醇厚甘美,酒劲也大。”

   张士勋点头,这种和旨酒在这个时代,度数算是比较高的了。

   如果把这种酒蒸馏一下,提高一下酒精度,肯定能卖得更好。

   想到这里,张士勋灵机一动,酒这东西可是一个赚钱的好买卖,如果能够酿造蒸馏酒,肯定能大赚一笔。

   眼看靖康之年将要到来,要提前做准备,多多挣钱。

   回头和王栋合计一下,争取把蒸馏酒搞出来。

   正在沉思,就听对面徐婆惜问一句:“张公子,听师师姐姐说,你的琴技超群,不知对嵇琴有否涉猎?”

   张士勋随口说道:“谈不上涉猎,只是偶尔玩玩罢了。”

   “好呀!”徐婆惜和薛子小同时拍手,徐婆惜道:“酒喝到这般时候,正好乘着酒意吹拉弹唱,不如请张公子给我们姐妹拉上一曲如何?”

   “好主意。”众女一听,拍手齐声称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