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改革(1)-第2/4页
“董宋臣,宫中这样的物件多吗?”
赵竑心里真是不明白。皇帝驾崩,还要把皇帝的遗物分赐予群臣,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新皇登基,按理说士大夫们得送礼给他才是,因为他是他们的老板。哪里有老板发钱给员工,巴结员工的道理?
按照民间习俗,家里死了人,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都得送礼,哪里还有不送反拿的。
何况,这些亲朋好友还是自己的部下。
大宋的君王们,到底在担心些什么?屁股下的龙椅不稳吗?
到了赵竑这里,除了几个执政大臣,还有几个心腹重臣每人赏赐一点点,表示一下意思,其他的一概忽略。
倒不是他吝啬,只是觉得奇葩,不能理解。
这些东西要是换成金银粮食,赏赐给边军、穷苦百姓,岂不是更有用处?
“陛下,我朝江西多产水晶,经过打磨成水晶壁或水晶饰品,宫中多有此类物件,将作监也有许多未曾打磨的物件。必须要用的话,派人去拿就是”
董宋臣对水晶,倒是门清。
“很好!你随后派人去将作监,调取水晶之物,另唤懂得打磨的工匠两名,朕另有重用。”
这些天然水晶,可是制作望远镜的绝好物件。而望远镜的构造太过简单,两个凸透镜,或者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都可以组成一个望远镜。
在这个时代,还是叫它千里镜吧。
后世望远镜满大街都是,但这个时代,这种简简单单的单筒千里镜,却十分有助于战场的观察。
回到椅子上坐下,拿起桌上的奏折翻阅,翻到两份,赵竑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几位参政大臣联名上奏,要封他的嗣母沂王妃俞氏的父母,俞氏父俞治为潭州观察使,俞氏母刘氏为惠国夫人。
而他的岳母周高氏,则要被封为延国夫人。
花花轿子人人抬,这是要大封天下、其乐融融吗?
没有任何功劳,一团和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他这个新皇?
处处恩荫,大宋的“冗官”之弊何时可解?
即便朝廷要用人,也要做事的人,那些纨绔子弟、酒囊饭袋,要他们何用,给他添堵吗?
“参见陛下!”
宰相薛极,枢密使宣缯,两位执政胡榘和真德秀,四位参政大臣进了御书房,一起向赵竑见礼。
薛极为宰相,宣缯为枢密使,史弥远时代的宰相兼枢密使的定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薛极的目光偷偷扫向赵竑腰间,“宋王剑”赫然在目。
“几位卿家,坐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