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舆论-第2/5页



        又有一位白发食客忧心忡忡,人间清醒。

        众食客叽叽喳喳,韩夫子拿起“惊人木”,轻轻在面前的桌上拍了两下。

        “各位,且听我继续说下去!”

        楼上楼下的听客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韩夫子是临安城有名的“说话人”,听众甚多,以讲述民间轶事、奇事出名。

        想不到,韩夫子今天讲起了《鞑靼策》这些边事的高深事情来。

        “……鞑靼军骑兵居多,士卒一人多马,不须后勤补给,即可进行远征,肆行劫掠,无须后勤补给:故能横行西域,行动迅捷,灭国无数,而无能阻之者……”

        韩夫子徐徐道来,大多数听客都是明白了七八分。

        鞑靼铁骑纵横,以劫掠为生,没有后勤的补给,当然是无所顾忌了。

        “鞑靼兵在远征中,每年休养士马数月。攻城略地以前,必先蹂躏其四围之地甚远,使其不能自保,然后饱载所掠之物,休兵于其地。役使所掳多数俘虏,是皆因年幼貌美而获免之男女也……军中之幼妇万千,以供其玩具之用……”

        韩夫子细细解释了起来。

        “诸位想一下,若是鞑靼围攻临安,先把临安城周围的乡镇扫平,烧光房屋,抢光粮食和年轻女人。临安城没吃没喝,无以为继,必然会不攻自破。”

        众听客都是心惊,连连点头。

        “鞑靼为保有略地,不惜屠尽其民,毁其城堡,不降者及叛者尽歼之,毁其水利,良田撒盐,以为不毛之地……”

        韩夫子一一说来,众听客都是心惊。

        “怪不得鞑靼能把金人赶到了黄河以南,西夏苟延残喘。鞑靼这么厉害,我大宋能挡得住吗?”

        “能挡住个屁!鞑靼人的将领都是马背上打出来的,我大宋的将领都是做文章考出来的。史弥远那些家伙,除了卑躬屈膝,向金人求和,就是营私舞弊、收受贿赂。大宋朝廷靠他,不完蛋才怪!”

        “谁说不是!嘉定十五年,官军和鞑靼人在南边发生冲突,一半朝廷官军逃走,一半投降,全被砍了头!这样的窝囊废,能指望吗?”

        听客们交头接耳,有人摇头叹息,有人愤愤骂了出来。

        不过,这一份小报,针砭时弊,对边事之熟悉,分析之透彻,可谓是入木三分。

        “这就完了吗?除了西夏和金国,还有我大宋自己,怎么没有说?”

        有听客大声喊道。

        大宋官军如何应对,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对不住了,各位!这是第一期,是连载,还有第二期,第三期,咱们拭目以待吧。”

        韩夫子笑意盈盈地说道。

        “韩夫子,这是谁写的,怎么对鞑靼这么熟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