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高考,估分



韩慧和宋兰泽也相视一看,“行,我们也复习。” 

 韩挚把父亲寄过来的资料都拿出来,“咱们现在一科接一科地复习,我和兰月先复习数学,你们自己选。遇到不会的,咱们可以讨论。” 

 “复习完一科之后,再换另一科。一门一门吃透了。” 

 这时候,宋兰月建议,“我觉得第一次恢复高考,是为了迫切选拔人才,这样就比较有针对性,就会分科。” 

 “文科和理科。大家白天工作,晚上复习,我们带孩子,怀孕,生孩子,精力有限。我建议大家擅长学文的,就多复习文科。擅长学理科的,就多复习理科。” 

 韩敏一听这话,眼睛一亮,拍了拍脑袋,“我当初就是文科成绩好,要是高考,能考上好大学。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物理化学,估计早就忘光了,以前学不好,我觉得现在也未必能学好,所以我选文科。” 

 韩慧也连连点头,“我也是,文科比理科强。” 

 刘天鸣和宋兰泽表示,他们理科比文科好一点。 

 韩挚当然也选理科,宋兰月的医学,也必须是理科。 

 “大姐二姐,虽然你们复习文科,但数学是必考的科目,你们着重复习数学。”宋兰月提醒,想考好大学,每一科成绩都好。 

 韩敏和韩慧点头,“行,我们一定认真复习。” 

 做好准备工作,大家投入到复习中。 

 白天干活,晚上看书。 

 现在村里有点灯,不用煤油灯,不那么费眼。 

 韩挚除了跟刘天鸣的关系不错,跟其他人都一般般,所以并没有刻意宣传。 

 毕竟这只是上面正在讨论的,还没定数。 

 万一说出来,别人不相信,或者复习了,没有恢复高考,说不定还会埋怨他们。 

 一个冬天,就这样过去了。 

 在一九七六年的年底,韩慧生了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老支书看着粉嘟嘟的重孙女,笑得见牙不见眼,“这爸妈长得好,孩子长得更好。” 

 宋兰泽笑笑,“爷爷,您给取个名字。” 

 老支书笑眯眯,“你是兰字辈的,下一辈是玉字辈,这孩子就叫宋玉雪。” 

 外面茫茫大雪,飘飘洒洒,倒是应景。 

 宋兰泽抱着女儿,“玉雪,这是太爷爷给咱们取的名字,真好听。” 

 “长大了孝敬太爷爷,感谢太爷爷。” 

 老支书看着孩子,心里高兴的同时,也有点惆怅,“我老了,等不到喽!” 

 宋兰泽笑着反驳,“爷爷,您才不老。现在您才六十,等到玉雪二十,您才八十,还年轻着呢。” 

 这是盼着他长寿呢。 

 老支书很高兴,“行,那我好好活。对了,兰泽,我听说你们在复习高中的知识。” 

 宋兰泽点头,“是的,我岳父说,明年可能会恢复高考,给我们寄来资料,让我们准备着。” 

 老支书觉得韩振不是那种无中生有的人,既然这么说,应该是有影的。 

 “咱们村里高中生就你,其他的都是初中生,也不多。如果有人也想复习,跟你们借资料,你们别不借。” 

 宋兰泽点头,“韩挚说了,谁愿意借,就借去誊抄。我们不藏着掖着,不过政策没有出来,估计很多人不愿意学习。” 

 老支书想了想,觉得宋兰泽说得有道理,“对,学习这事情,不是谁都能耐得下心的。你们安排好自己就行,如果能通过考大学,回京城,那就更好了。” 

 “等到大学毕业之后,那就是国家干部。可不是现在回去,只能成为一个普通工人好多了。” 

 “小挚也是这么说的。”宋兰泽回答,更加信服这个小舅子。 

 老支书笑笑,眼露慈祥地看向宋兰泽,“兰泽,以后到了外面,遇到事情,自己解决不了的,多听听小挚的看法。他那个人能力强,心正。只要有能力,就会竭尽所能帮你。” 

 “嗯!”宋兰泽点头,“我知道了。” 

 经过两三年的试验,宋家村的草莓种植,经验相当丰富。 

 一百六十个大棚,喜获丰收。 

 亩产在两千斤到三千斤,根据品级定价。优等三毛五一斤,次等,两毛五一斤。 

 再差的,就不要了。 

 那些就卖给村里的社员,小双喜吃着宋兰月做的草莓酱,就爱上了烤馒头片夹草莓酱。 

 平均亩产收益八百块钱,成为宋家村最大的利润增长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