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衣锦还乡



    滕祥没有为难孙昇,他只是好奇,太子爷为什么会对这些典章制度感兴趣。

    好奇归好奇,倒也没有放在心上。滕祥是正德四年就入宫的资深宦官了,太子也好,冯保也罢、贵妃娘娘也罢,想做什么由他们去吧,思安、思危、思退,现在已经是思退的年纪了,再伺候圣上几年,也该寻个安稳去处了。

    孙昇送了一口气,太子交代的事情总算是办好了,当下也不敢耽搁,取了章程、带好勘合,赶回钟粹宫复命。

    看到孙昇搬回来一摞文书,朱一钧兴致大起,他本来就对这个庞大的内廷好奇的紧。摆了摆手,示意孙昇赶紧休假去,不要在自己跟前晃悠,耽误自己学习。

    孙昇也是归心似箭,得令之后,嗖的一下子不见了身影。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幸亏脑袋里绷着一根弦,还算没忘了正事,先带人去之前的裕王府取了箱子,之后便马不停蹄的朝家里走去。

    孙昇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不幸的地方是,身为孙府旁支庶出,自小被送进了宫里,要说怨恨倒也没什么怨恨,既然从来没有享用过,失去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这已经是族里的传统,这一代总要有一个人进宫,这也是孙家世代居住在北京,并且能够参与工程营造所付出的代价。

    族老们已然把道理讲的很透彻,孙昇心里自然没有什么怨恨。而且,送子入宫后,庶出旁支在家族内的地位会骤然提升,之前孙家甚至发生过抢着把孩子送进宫的事情。

    幸运的地方是,孙昇在北京尚且有住的地方,虽然没有后代,但孙家也会有人祭祀自己的香火。

    紫禁城内很多太监都没有了后代,只有功成名就的顶级太监,才有财力在宫外修建寺庙。名为寺庙,实为外宅,太监无后,只求崇心礼佛,能够延续一份香火罢了,这就是后世北京很多西山寺庙的由来。

    孙家是大族,一个胡同里零零散散住了很多孙家的支脉,主脉只有一只,就是门口写着孙府的这家,整理了一下衣冠,仔细摆好腰牌的角度,叩响了孙府的大门。

    “谁啊?哟!昇哥儿回来了。”

    门房热情的打着招呼,自从昇哥儿做了世子的贴身近侍,现在又变成了太子殿下的近侍,孙昇在族里的地位是一日高过一日,更不要说煤饼生意,对于孙家的大功臣,门房自然是毕恭毕敬。

    “老太爷刚吃了饭,正在堂上歇息,我这就去跟老太爷通报,请昇哥儿稍待片刻。”

    “有劳孙伯了。”

    孙昇恭敬地回应了一声。

    宫里历练这几年,锻炼的就是一个心气。甭管是贵人也好,同僚也好,便是那不如自己的长随、伴当,也都要跟他和和气气,宫里最不缺的就是一步登天的际遇。

    像之前在宫里最爱欺负自己的龙哥,现在已经被打发去刷马桶了。就是这般下场,还是因为自己没有特意报复,一个招呼都没跟管事太监打,若是自己特意打了招呼,这位龙哥能否见到明天的太阳尚且两说。

    “见过老太爷,给太爷行礼了。”

    “孙昇啊,来来来,座。”

    孙家老太爷热情的接待了,不仅迎入了上座,还亲手沏了茶,孙昇顿时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

    “在宫里当差,感觉还好么?”

    “回老太爷话,宫里地规矩多了不少,不比之前在府里的时候了。”

    “是啊,你这个差事,难做啊,这些年来,你受委屈了,现在也算是,终于要熬出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