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蜂窝煤(上)



    须知,朱一钧的生母李氏虽贵为裕王侧妃,终究不过二十余岁。

    二十一、二十二岁的年纪放到后世,正是读书的年纪,现如今却已经成为三岁孩子的妈。

    “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汉、唐以来所不及。”

    对于这位女德指数拉满的母妃,朱一钧也不得不报以极高的敬意。

    至于后世李太后与张居正之间的流言蜚语……且不说李太后“宅心贞顺、步履中节。”,就单说大明宫禁森严,这也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门口站定,只见母妃娴静的坐在窗前,愣愣的看向窗外,看来还在气头上。

    “解铃还须系铃人。”

    看到朱一钧回来了,李妃简单的招呼了一下,按寻常惯例,从木工房返回之后,朱一钧不是温书就是跑到院子里蹦跳,李妃自然也没把朱一钧放在心上。

    前日王爷的气话还让自己心里堵堵的,现在自己也没有什么兴致逗弄世子。

    没想到自己没理他,他反倒蹦跳过来,贴到自己耳边,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父王说自己说话重了,托钧儿来哄哄母妃。”

    耳边传来世子的低声细语,李妃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他真是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

    再看向窗外,微风袭袭,绿影婆娑,景色还是那些景色,心情已大不相同。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算可以。

    但朱一钧知道,李妃出身低微、家境贫苦的根源没有发生改变。

    出身乃天定,朱一钧也没有逆天改命的办法。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明一朝,皇后、皇妃大都是小门小户出身,李妃出身寒微,说破天也不算什么大事。

    再说了,要论出身,要不要论一论太祖皇帝的出身呢?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位丈夫。

    但家境贫苦,朱一钧到不是没有办法。

    李氏受封侧妃之后,家境并没有明显得改善,原因很简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裕王本身并不宽裕,前些年严阁老把持朝政之时,欲王甚至要通过行贿,才能领取到王府俸禄。

    也多亏了大明的实物纳税,衣食住行都无须裕王操心采办,不然裕王得饿个半死。

    就是这样的财政情况,阖府上下,捉襟见肘。

    但是作为世子,朱一钧仍然衣食无忧,于是他也不想上蹿下跳搞什么发明创造来改善王府财政。

    无益不说,徒惹瞩目,安心地扮演好世子的角色就好。

    不过外在的客观环境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转化,现在倒也不是不能动上一动。

    “母妃,二舅是不是有些日子没来了,孩儿甚是想念。”

    孙昇身上的锅越来越多了,有点背不太动了,得寻摸物色一个新的老实人。

    二舅李文贵性格老实本分,而且最近与王府太监、讲官学士们背后的势要豪商多有往来。

    三代出贵族,李家现在可谓是一步登天,但仍是小门小户、毫无底蕴,二舅李文贵只能亲自下场,亲自向这些帝国老牌白手套学习如何优雅的鱼肉百姓,使李家慢慢蜕变为钟鸣鼎食之家。

    李妃不清楚背后这些情况,只当是世子想念舅舅,便开心的吩咐下去,让二弟文贵过些日子来府上转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