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中州有变-第2/3页



   “这本是参奏你不听皇令召唤的。”

   “多日不理朝政的。”

   “去东厂寻不到人的。”

   赵烨说到最后已经不想说了,直接对一旁的程书彦道,“你与他说!这些言官到底参了你多少本!”

   程书言回答道,“宋督公,一共一百三十六本。全都是参奏你离京的,六部官员都上本了。”

   “让百官如此担忧,臣惶恐。”锦言行礼道。

   “你还惶恐?朕还真没看出来!”赵烨从龙椅上站起来,口中叫嚷着,“书彦,你今日别拉朕,朕要打死他!当初墨竹说的给朕留一柄好用的刀,现在朕看哪里是刀,是想气死朕还差不多!”

   程书彦心说他站的可不近,哪里拉着皇帝了。但皇帝都开了口,他总不好还是站着不动,便立马扶住了皇帝。“陛下莫要动怒,总是要听听督公辩白一二才是。”

   被程书彦这样装模作样的一劝,赵烨也不生气了,又坐了回去。“说来听听。”

   “陛下,天下大事,臣不敢多言。”锦言只说了这句话便不多说。

   但却躬身上前,主动研墨。

   程书彦退后一旁,就见锦言拿过龙案上的笔,写下“中州有异”四个字。

   赵烨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将那张纸笺拿起交给程书彦,“烧了罢。”

   程书彦退至一旁,将远处的灯笼罩取下,点燃烛火,然后将那张纸烧掉。而后将那烛火灭了,重新盖上灯笼罩。

   “你此去便是探查这事?”

   “正是,且那人不在府中。”锦言道。

   “谁?”

   “那位女子。”锦言道。

   赵烨已然明了,可这事实在是透着诡异,中州大旱,流民北上。随后中州像是被锁进了匣子一般,什么都进不去了。

   现在那位淑太妃又在这个时间点不在晋王府。

   锦言道,“陛下,八县两卫,还有府兵。零零散散加起来已成大事,不可不察。”

   “朕当然知道,这事你回去好好的查,好好的办,办完了别忘了给朕说一声。”若是锦言还是一声不响的,那他可就真的生气了。

   “臣领旨。”锦言行礼。

   “行了,朕不留你吃晚饭了,知道留了你,你也不情愿。”赵烨这话说的带有一丝幽怨味道。

   锦言躬身行礼,刚想离开,皇帝又开了口,“对了,江南织染局前几日送来了一些衣裳料子,朕选几匹给你送去做衣衫穿。今儿不好,过两日再给你。”

   “谢陛下赏赐。”锦言行礼道。

   “走罢!别在这里碍朕眼。”赵烨端起茶盏来喝水,假装看不到锦言。

   锦言行礼出了御书房。

   程书彦又给赵烨添了一盏茶水,“陛下莫要动怒,督公一直都是这不爱说话的性子,奴婢倒是瞧着他这几个月好了不少,至少有时候瞧着有个笑模样了。”

   赵烨觉得也是,“这人难不成是在外面捡了银钱了?”他也这样觉得,有时候锦言站在他身旁,什么都不做,面庞也不带笑,可仍旧让人觉得这人是开心的。

   “只听闻宋府住进了一位姑娘,许是这姑娘得了督公的欢心。”程书彦道,他说这话完全就是在提前给锦言做准备,皇帝提早知道可比猛然知道锦言移情别恋要好。

   只是程书彦也惊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让锦言上心。

   赵烨将茶盏放下,“这才几年,这就忘了墨竹不成?”

   程书彦心说陛下您后宫不也有两位,“陛下,事情已过多年,人总是得学会放下不是。”

   赵烨愣住,他想起了多年前在未央宫佛堂跪着的时候写的一篇策论。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在放下这件事上,清月没有时间考虑,她将在蜀地买的特产收拾了不少,然后朝着厨房走去,这些都是给丁娘买的。

   丁娘正独自一人做饭,抬头看到了清月,手中东西太多,裙摆都拖地了也没发现。清月笑着道,“丁娘,这些都是给你的,只有蜀地才有的呢。”

   “你这也太多了些。”丁娘笑着道,“吃食,料子,我一个人哪里用的完,吃的完。”自从胡秀娘和小秋走后,她倒是觉得空落落的。

   可能是小秋实在是太闹腾了。

   “可以的,可以的。”清月笑着道。她将东西放下,看着丁娘做饭,便和她说话,“丁娘,我还要好好谢谢你呢,我那清风堂平时都是你收拾的罢?这么干净,怕是要费了不少的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