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口气这么大?



都转运司这边。

   从未吃过这么大瘪的刘阳气的太阳穴直跳。

   他坐在衙门里,两只手指按压着额头,忿忿的说道:

   “真是反了天了,岂有此理。”

   “那家伙什么人,口气这么大?”

   “还有苏策!”

   “不识抬举的东西,亏得我还费心费力去他家里帮他制盐。”

   下面的衙役不敢吭声。

   心说大人不是去督工了吗,怎么一转眼的功夫就变了?

   但他不敢说。

   毕竟自己只是小小衙役。

   和他一样生气的还有宫里传话的太监。

   本来自己传完话就该走了。

   结果半道上被刘阳给叫了回来。

   说是有自己在能镇镇场子,哪知道去了根本没什么用。

   还让人给撵回来了。

   他声音尖细的说道:

   “奴家在外面就没吃过这么大的亏,苏策不识好歹,看来咱必须得给他点厉害瞧瞧了。”

   “打骂了咱不要紧,可他冲撞了圣上的面子,就是万死之罪!”

   “不过......”

   太监眼珠子一转,狐疑的说道:

   “方才驱赶我们的那几个侍卫,总觉得有几分眼熟。”

   “到底是什么人的随从?”

   小太监上面的上面就是萧敬。

   那可是整个东厂的大头目,是替皇帝陛下在民间的耳目。

   在外面,还没有人不怕的。

   虽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传话太监,甚至在宫里都没见过几次皇帝。

   可依旧代表的是老祖宗萧敬的脸面。

   所以嚣张跋扈,基本上就是本色出演。

   刘阳慎重的点了点头。

   “好,大人吩咐的,下官这就去查查。”

   “苏策身世背景清白,不过他身边那位就不清楚了。”

   “下官抓紧时间查查,到底是什么人敢如此嚣张。”

   “我就不信了,离了张屠户,本官就得吃带毛猪。”

   “来人呐,先去给我打探打探。”

   “苏策的盐从哪来的?”

   “我就不信全天下就他一个人能制这么好的盐!”

   “到时候,本官便找人取而代之!”

   刘阳一脸怒容。

   周围的人都生怕触了他的霉头。

   几天的日子打探下来,倒还真问出了些眉目。

   是日。

   衙役禀报道:

   “刘大人,听说苏策前些日子从寿宁侯张鹤龄,就是国舅爷的手上买了一座毒盐山。”

   然后怕大人不知道,特地补充道:

   “在郊外挺远,黑褐色的那座。”

   “寿宁侯最近因为这事正高兴呢,逢人便说自己占便宜了。”

   消息不算保密,再加上张家兄弟一贯的性格。

   所以这事京城里的不少权贵都知道了,传的沸沸扬扬的。

   而且纷纷笑话起了这个叫苏策的监生。

   你说有二百两银子,买什么地不好?

   京城周围万亩良田,哪不能买?

   非要买毒盐山,这不是缺心眼吗。

   可刘阳心里门清,他狠狠一拍桌子,长叹一声。

   “哎呀!”

   心里骂道:

   寿宁侯,你糊涂啊!

   他当即拍板,吩咐道:

   “来人,备驾,本官要去拜访寿宁侯!”

   ......

   寿宁侯府上。

   最近两兄弟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府上伙食改善了不少的同时,还得了陛下的赏赐。

   “来来来,延龄,你看看,昨天阿姊给了咱什么好东西。”

   “要不是因为苏策,没准我不进宫,还拿不到这好东西。”

   张鹤龄一脸春风得意,拿起一个青瓷罐子,递给弟弟。

   他这两日总是往宫里跑。

   不单单是因为宫里吃的好,还因为把毒盐山卖了。

   张皇后虽然有些不忍,觉得他们这是仗着身份,坑害了那监生。

   但毕竟是落到了自家兄弟的腰包里。

   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只好留他们在宫里吃了几顿饭,然后叮嘱二人以后不可这样做了。

   张鹤龄当然听不进去了。

   白花花的银子,谁能拒绝?

   他巴不得多来几个苏策,把没人要的荒地全给卖了。

   所以每逢外人,总要说一番苏策的“好话”。

   张延龄接过罐子,打开一瞧。

   “嗬!这是吃的吗?”

   罐子里的盐,如同面粉一样,精细洁白。

   让张延龄大开眼界。

   他拿手指沾了几粒,塞进嘴里,顿时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