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卖盐!



苏策也没想到,自己打个瞌睡竟然被杨慎这么说。

   有点不好意思的笑道:

   “我只是按老师们的课业学了,你们要是平常学了的话,这次月考肯定问题也不大的。”

   几人都面面相觑。

   他们要是真认认真真学了,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慌。

   “没事的,考前注意休息,像我一样,睡一会,都会好的。”

   看着苏策真诚的笑,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

   月考主要是做八股,还有默写平常所学的内容。

   每逢考试这天,国子监总会提前半天放学,算是给监生们多留点休息的时间。

   苏策交完卷之后,就直接回家,取了装着精盐的陶罐,到了都转运司衙门。

   都转运司,也叫都转运使司。

   起初是太祖朱元璋袭承元制,在各地漕运和产盐地带专门设置管理运输的部门。

   因为盐业和漕运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以必须要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

   而后世渐渐演变,漕运的职能逐渐被专门成立漕运司所取代。

   所以都转运司就变成了掌管盐业的部门,各地都建有收购和发售食盐的都转运司衙门。

   站在门口。

   苏策抱着罐子,没等一会,衙役便走了出来。

   “何人来访?”

   “买盐的?”

   他淡淡的扫了苏策一眼,又看了看他手里的罐子。

   “要买盐去外面商铺买,这儿只管对商铺发售食盐。”

   说罢,还没听苏策说什么,扭头就要走。

   苏策皱了皱眉,叫住了他。

   “我不是来买盐,是来卖盐的,还是精盐。”

   “卖盐?”

   “给我看看?”

   衙役挑眉,有点纳闷。

   心说在京城,还有人专门来卖盐?

   这可不是什么产盐的地界。

   不会是来糊弄自己的吧?

   他将信将疑的凑近,往罐子里瞅了一眼,不太相信。

   不看不打紧,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这是......盐?”

   罐子里,食盐雪白,细腻如沙。

   衙役从来没见过品质这么上乘的食盐,一时间竟然愣住了。

   “你等着,我叫大人过来!”

   今日当差的都转运副使名叫刘阳。

   一听有如此高品质的好盐,立马放下手头工作就把苏策迎了进来。

   落座后,苏策抓起一小嘬,撒在刘阳手上。

   “大人看看,是不是盐。”

   刘阳眨巴眨巴眼,两只捏起几粒放进嘴里。

   “嘶,果真!”

   “如此好盐,我还从未见过!”

   他瞪大了眼睛,低头又看了看手里洁白的细盐,砸吧砸吧嘴。

   苏策笑道:

   “都说了是精盐,自然不会欺瞒大人。”

   刘阳上下打量了一番苏策。

   看他还穿着国子监的监服,更是纳闷了。

   好端端的监生不去上课,怎么来卖盐了?

   “你这盐从哪来的?”

   “咱这边可不产盐,你如实告诉我。”

   苏策微微一笑,说道:

   “老家产盐,便给我送来了,心说京城能卖的贵些”

   刘阳有些狐疑的看看他。

   但又没办法。

   接过苏策怀里的盐罐子。

   “好盐啊,都转运司里当差这么些年,没一种盐能比得上你手里的。”

   他如获至宝的捧着罐子不愿意撒手。

   “这样吧,粗盐八文一斤,精盐二十文。”

   “我也不坑你,你的盐比精盐还好,就按你二十五文一斤来算,有多少衙门全收了。”

   刘阳虽然不太相信他的话,但规矩还是懂得,没什么从中抽水的想法。

   苏策也点了点头。

   他之前买盐的时候,还专门打听了一下粗盐精盐什么价。

   见报给自己的价格很公道,就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

   苏策又从家里陆陆续续的带过来十好几罐子盐。

   把刘阳的眼睛都看直了。

   “好小子,这么多。”

   他憋了半天,忍住没问苏策老家是哪的。

   因为他知道,有了进盐渠道就像是有了聚宝盆。

   对方还是国子监的监生,身份不一般,肯定比自己聪明。

   所以问了也白问。

   衙役拿着杆秤,一罐接一罐的给他秤。

   “总共十五罐子,一罐十斤,一斤二十五文,按一两银子一千文不到来算,总共是三两半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