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遭遇之战-第2/3页
于是六个村落竟然向朱绍明提供了700多人。只是其中有男有女,平均年龄不到17岁。李鸿几人是铁了心要和朱绍明一起走,在各家各户为朱绍明挑选人的关口,李鸿自己跑去附近的另外几个村子,替朱绍明召来100来个愿意跟着走的年轻人。
回到自家村子上之后,李鸿看到这帮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战士”,可是被气坏了。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群少年们现在差不多就是村里面的累赘。更让李鸿生气的是,这帮少年中间还给塞了不少女娃。
“绪文兄,女娃就女娃吧。”朱绍明倒是没有不高兴。
给一群少年人,甚至比给了一群成年壮汉还让朱绍明高兴。年轻人远比成年人更有学习能力,刘家村加入部队的那些少年与孩子就是明证,只是跟了朱绍明十几天,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就学会了不少成年人都没能学会的东西。
李鸿自然没办法理解朱绍明的想法,朱绍明的宽宏大量反倒让李鸿更加坚定了要多拉人的想法。六个村子中也有不少希望能出去闯荡一下的年轻人,这帮人自然是李鸿尽力正确的对象。李鸿向朱绍明保证,他会尽力把这帮人带走。
见李鸿如此卖力,朱绍明也终于交给了他另外一个任务,这帮少年已经开始了军训。几天军训下来,他们已经逐渐习惯了有组织的生活。加上朱绍明他们的部队在伙食上从来不克扣,少年吃的挺饱。有些少年就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给带上。朱绍明让李鸿悄悄的帮忙联系一下,等到李鸿带部队离开的时候,能多带多少人,就多带多少人。
离开叶家庄的时候,一共带走了1000多人,850男子,150女子。男子10--16岁300人、17--25岁350人、25-35岁200人;女子10-16岁90人、17-27岁60人。少年们乘坐的乌篷船在河中稳稳的行驶着,看着陌生的景色不断出现,他们用一种极为憧憬的视线看着,叽叽喳喳的说着。
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到离家如此远的地方,那种新鲜的感受自然难免。和这样的少年们在一起,所有更年长的人心情都不错。
即便是得到了1000名在现在看来战斗力并不算强的部队,朱绍明也很满意了。少年人虽然战斗力有限,却不能称为累赘。只要照顾好他们,他们并不比成年人在行军方面更差。有了这批补充,朱绍明的部队从刚出发的300多人,一跃成为了2100多人的大部队。现在要考虑的就是把战利品运回城镇中心。
沣河营地,林筹等人迎接了朱绍明,朱绍明立刻召开了会议。一听说不打县城、州城了,兄弟们都松了口气。这些日子里面,留在营地中的兄弟们多次侦查过县城、州城,大家很清楚这些城池不好打。现在我方缺乏人力,硬拼肯定是不行的。
朱绍明提出了不打州县,而是转而发展城镇中心,沿着大别山山脉发展,以步步为营、不断蚕食的方式,建立起西靠大别山、东到沣河、北至淮河、南止长江的势力范围。
大别山中山面积约占全部山区15%,其余多为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宽广开阔,并有河漫滩和阶地平原,是主要农耕地区。
这个决议,没有任何人表示反对。
剩下的就是行军安排,部队没有立刻出,而是先休整了两天,整编成了2团,4营,20连。其中作战先扣除亲卫200人的城镇民兵。剩下的作战主力是是1营和2营,3营、4营根本没办法拉上战场的老弱妇孺。
这时侦察部队汇报:有一支2000多人的明军正向我部运动而来,看旗号是刘良佐的部队。
“我等还是先避开吧!”程向建议道。
“不!”朱绍明说道。这个态度让兄弟们都是一惊,根据情报,刘良佐的直属部队数量至少有两三万人,咱们的部队可做不到以一敌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