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大蜀王又来了(四十三)-第2/4页





    这让耶律贤十分惊喜,他没有想到这场政治婚姻竟然能给他带来如此巨大的“财富”,萧绰在处理朝政上几乎就是一个天才,完全帮他分担了一切忧虑。高兴之余,耶律贤就干脆放心大胆地把一切事务都交给萧绰处理了,自己则优哉游哉地享受起生活来。

    萧绰大权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在握,她老爸萧思温身价倍增,迅速成为契丹炙手可热的人物,所谓树大招风,很快就引来了不少人的嫉妒。这些人不甘心被萧思温一家抢了风头,在萧思温跟随耶律贤外出行猎的时候,设计刺杀了萧思温。

    这时候,萧绰不过十七岁,老爸的死让她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她终于认识到权力斗争的残酷,这里面是没有余地可留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只有技高一筹的人才能够笑到最后。从这时候开始,萧绰迅速地成长起来,政治阅历也越来越丰富。没有了老爸的支持,萧绰还有丈夫的支持。在耶律贤的支持下,萧绰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全力协助耶律贤治理国家,推进改革,从而得到了群臣乃至整个契丹由衷的钦佩和效忠。

    在萧绰和耶律贤的共同努力下,契丹的经济形势迅速好转,军事实力也大大提高。为了回报老婆,耶律贤把一个皇帝能够给予的最高嘉许和信任都给了她,甚至让史官在记录皇后的语言时,按照皇帝的规格来,并把军国大权都交给了萧绰。

    没过多久,赵光义带兵北伐北汉。消息传到契丹,萧绰大惊失色,她知道赵光义名义上是讨伐北汉,实际上是想夺回幽云十六州。对于契丹来说,北汉不仅仅是一个附属国,更是一个屏障,是契丹与赵光义王朝之间的缓冲地带,所以萧绰真心地不想北汉被灭。于是,她马上派出使者,带着她的亲笔信和大量贵重礼物来到大卫朝廷,好言相劝赵光义,让他不要北伐北汉。

    但是,赵光义刚刚即位没几年,手底下猛将如云,拿下南唐,西蜀也是异常的顺利,正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看着北方大片土地,恨不得挥挥衣袖就把它们收入囊中。再加上他从南唐那里获得了充分的军费,自认为兵强马壮,契丹根本不足为惧,所以对于萧绰的警告,他完全当作耳旁风,并拍着胸脯气壮山河地说:“北汉忤逆大卫,应该兴师问罪,如果契丹不多管闲事,那么我们的和平协议仍然奏效,否则,只好决一死战了!”

    北汉的气数早已经尽了,在卫朝大军的猛烈攻击下,简直不堪一击,很快就成了赵光义的囊中之物。赵光义不禁飘飘然了,觉得自己果然是天降奇才,竟然一路兵不血刃,势如破竹,照这样的气势持续下去,拿下燕云十六州,拿下契丹也更不在话下。于是,他马上挥军北上。

    萧绰早已经料到赵光义会北上,所以设下圈套,引诱赵光义深入北地。这时候的赵光义早已经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完全是圈套,结果在到达高粱河时,被契丹军三面包围,最后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时候的萧绰已经被赵光义彻底惹毛了,她和耶律贤商量之后,决定好好教训教训赵光义,于是两人率领大军进围瓦桥关,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雄县。赵光义勃然大怒,亲自带兵前去迎战,结果损失惨重。

    (客观来讲,宋朝的综合国力远在契丹之上,契丹人口不过四百余万,其中还包括大量汉人,而北宋统一南方以后,就有四百万户人家。不仅如此,宋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也甩契丹好几条街,不仅建有专门的武器作坊,而且生产的各种武器都威力十足、产量庞大。

    然而,宋朝两代君主处心积虑,都想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倾尽全国之力,两次攻打契丹,都无功而返。这一切都是因为契丹大将耶律休哥。高粱河、瓦桥关之战,都是由于耶律休哥临机制变、苦战破敌,使得宋军最终一败涂地。二十年间,耶律休哥战功累累,成为契丹新一代的“战神”,从惕隐升至于越,被封为宋国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