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佳人入宫



姗姗来迟的选秀终于开始了。

   贤妃娘娘的胎儿到底没有保住,太后娘娘的身子也一日不如一日。

   为了给宫廷带点喜气,皇后正式下旨选秀。

   各地闺秀均已陆续赶到,每位佳人都竭尽所能装扮自己,一个个妙龄佳人抬入宫廷,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皇后将待选秀女安排在栖霞宫。

   宫中突然多了人,且都是娉娉婷婷的佳人,顿时热闹了起来。

   宫人们一扫之前的疲乏与黯淡,脸色亮堂了起来,笑容更灿烂了。

   弘道帝见状,也舒心了不少。

   难怪帝皇年年选秀,年年入新人,看着一张张生动活泼明艳无比的脸庞,心情也跟着年轻了起来。

   弘道帝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好了起来,胡徒看到眼里,喜在眉梢。

   当初太后坚持选秀,看来是做对了。

   皇后忙碌了起来,一扫多年来的清冷疏离,理起事来多了几分兴致。

   李尚宫感慨静娴夫人的魔力,简简单单几句话,竟是说活了娘娘的心,如今的皇后娘娘判若两人,似对生活多了几分期待。

   进宫那天,仪华被冷嬷嬷从热被窝里挖了出来,一番打扮拾掇,一个俊朗明丽的女子形象呈现众人眼前。

   松乐堂里,谢老夫人不放心地叮嘱,“仪华,入宫后,不要多做一件事,不要多说一句话,不要交任何一个朋友。切记。一切交给阿敛,她,会助你的。”

   仪华恭敬一礼,含泪与祖母道别,走向黑洞洞的宫廷和未知的未来。

   临行前,俊华、俭华也来送行。

   俊华送了她一块平安符,“这是姐姐从法藏寺求来的,慧明法师念过经加过持,你日日带着,定能带来好运。”

   仪华点头,她为人清冷,虽与姐妹们不甚亲近,但到底十多年来日日相处,一朝分别,一股怅惘之情涌上心间。

   不久前,她们还一处读书、画画、刺绣,如今长姐出嫁,俊华和俭华待嫁,倩华跟着二叔二婶去了边疆,她和仁华即将入宫,表姐葆琴成了太子妃,与谢家离了心,一众姐妹各奔前程。

   谢家书院也歇了业,祖母介绍先生去了新的人家。

   想到姐妹们均前途未卜,仪华的眼中便泛起热潮。

   俭华递上一块锦帕,“好妹妹,姐姐无甚相送,绣了这块帕子,愿一切如卿所愿。”

   仪华接过平安符,仔细地挂在脖间,又接过锦帕,细细地藏入袖中,再次向祖母行礼后告退。

   按谢老夫人原本的设想,俊华与俭华先出嫁,仪华后入宫。

   但两位姐姐定要先送别仪华,才肯离开。

   无奈,只能将俭华的亲事往后延了延,好在她夫婿也是个明理的人,当即表示赞同。

   待孙女侄孙女离开后,一股复杂的情绪慢慢地攀上谢老夫人的心头,有不舍,有担忧,有释然,有期盼。

   “阿冷,她们会好好的吧。”

   冷嬷嬷肯定地点头,“老夫人放心,她们个个都是好孩子,定会有个好前程。”

   谢老夫人摇摇头,她只要她们平安即可,至于好的前程,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强求不得。

   比如,霍葆琴。

   想到外孙女儿,谢老夫人的心还是猛地抽痛起来。

   那是她最亲的女儿的骨血啊,她好生放在手掌心疼宠,为了她的前程,她试图阻止她入东宫,不想却被误解。

   希望这孩子能有幡然醒悟的一天,万不可再行差踏错。

   她不会劝阻长华,谢家走的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断不可能为了任何一人作出改变。

   葆琴,你虽是我的外孙女,但长华她们也是我的孙女,自古手心手背皆是肉。我不会偏帮任何一方,更不允许谢家败在我的手里。

   若你还是执迷不悟,我便是受那剜心之痛,也只能舍弃于你。

   谢老夫人静静地祈祷着,希望葆琴能迷途知返。

   此刻葆琴正坐在桌前画山雀。

   当年,谢家书院的先生眼中只有谢长华的画,每每谢长华随手画了一幅画,她便赞不绝口,轮到她时,不论她花费多少心思作画,先生都只是淡然地说一句“尚可”便置之不理。

   后来,她听到谢长华与先生的对话,才明白先生为何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