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四个姐妹



说话间,下人来报,谢家三位小姐请求拜见静娴夫人。

   长华意外,俊华、仪华和俭华吗?

   她们怎么会来?

   果然,不多会儿,俊华、仪华、俭华进来了,秦腾去了前院,长华独立见了三个妹妹。

   三人先恭敬地行了礼,端坐下首。

   柔兆和重光上了茶后,退下了。

   三人不知如何开口,都等着对方先说话。

   最后还是俭华打破了尴尬,“长姐,我们今日来,是来感谢你,也是为了道别。”

   长华知道,俊华和俭华要出嫁了,这是好事。

   只是祖母担心未来谢家所为波及到出嫁女,所以,都将她们远嫁。

   俊华没心没肺,好在根子正,谢老夫人将她嫁去幽州,嫁的是当年祖父手下一名武将的儿子,那孩子现在军中任百夫长。

   谢老夫人原本想将她们嫁予文人,但长华摇头,认为不要以文武作为挑选的条件,只看家风好,人品正。

   长华说,姑姑吃过的亏,谢家女孩儿再吃不得。

   谢老夫人默了默,心酸得不行,终是点头同意。

   多番打听,为俊华定下了这门亲。

   难办的是俭华,她有头脑,心地纯良,但自从二房将所有家产捐给朝廷后,媒人便销声匿迹,再也无人登门。

   谢老夫人试探了好几家,都王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接话。

   谢老夫人犯了难,写信说与二房。

   二房回信,一切听老夫人安排,哪怕配个乞丐,他们也认。

   谢老夫人说与长华时,都气笑了。

   后来,还是刘家老夫人帮着解决的。

   人选便是那个“自尽”的学子。

   其实,那个学子根本没有自尽,而是在山中找了具无人的尸首,充了那个被霍存良撞的学子。

   那个学子家境贫寒,家中只剩他一人,但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人良善,是个可造之材。

   不知什么原因,屡试不第,失望气馁之下打算回乡,再不科考。

   刘老夫人找到他,将事情原委告诉他,问他是否愿意暂时隐遁山林,以待来日?

   学子思虑再三,点头答应。

   于是,霍存良撞了马车,被对方推一把,回去便瘫痪在床的事传遍了整个京城。

   实则这名学子改头换面,除了保留姓氏,连名字都改了。

   刘老夫人将此人说与谢老夫人,老夫人亲自见了,果然玉树临风,万般满意。

   她问俭华意见,问她是否愿嫁于此人。

   俭华躲在屏风后,悄悄见了人,极是满意,羞红着脸答应了。

   谢老夫人严肃地告诉她,她若嫁他,在一切未水落石出之前,两人只得隐姓埋名,过苦日子,这样也愿意?

   俭华神色一敛,认真起来,“伯祖母,俭华自小家中富裕,不知贫字如何书写,难免有几分自傲。但自从父亲母亲捐出家产后,顿感人情冷暖。有些人原本笑脸相迎,如今却冷眼相对。有些人欢喜雀跃,觉得可以凌驾自己之上,时常趾高气昂地与自己说话。还有些人依旧温暖如初。

   伯祖母,今日我与他都算是落难之人。若他愿娶,俭华便愿嫁。”

   谢老夫人听了,感慨万千,谢家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好孩子,咱们谢家定会越来越好,如今这般选择,也是怕将来万一有事,可保你们生活无虑。”

   俭华点头,“我知道,町儿出征,畦儿出京求学,都是如此。”

   谢老夫人无比欣慰,谢家孩子个个出色,他们能明白长辈的苦心,再好也没有了。

   于是,婚事便敲定了。

   俊华先出京,到幽州再成亲。

   俭华先成亲,成亲后离京。

   一切都安排妥当。

   “两位妹妹要出嫁了,我也替你们高兴。准备了些添妆礼,原本想送去给你们,既然来了,就顺道带回去吧。”长华笑着说。

   俊华和俭华满面羞红地起身道谢。

   长华又与她们说了些家常琐事,姐妹间的气氛渐渐好了起来。

   俊华瞥了眼仪华,“阿姐,仪华的事……”

   长华看向仪华,见她进来后始终不发一言,看来还在担心选秀的事。

   “莫急,我既答应相助,定能令仪华顺利脱身。”

   听了这般肯定的话语,仪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