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垂帘听政



第三百三十七章 垂帘听政

 长乐宫内,一片死寂。

 大臣们全都低着头,面露难色,沉默不语。

 唐临霄唐太师辅佐三代帝皇,有匡扶社稷之能。

 只是唐太师晚年沉迷修玄,整日里探访名山,烧香拜佛,不理朝政,不问世事。

 他甚至还出家为僧,在寺庙中落发修行。

 权臣李牧,这才趁虚而入,扶持党羽,把持朝纲,甚至架空皇上,搞得大夏民不聊生。

 不过,李牧虽然是位高权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到死都是一个少保。

 少保,乃是三公之一太保的副职。

 唐临霄却贵为太师,是三公之首,真正的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牧的权势,跟唐太师相比,终究是稍逊一筹。

 若是唐太师重回朝廷,一定可以力挽狂澜!

 现在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唐太师如今在什么地方?

 二是谁能说动唐太师,让他回到朝堂。

 见到大臣们都沉默,礼部尚书陈天启开口道:“家父跟唐太师是至交!一直跟他保持着书信联系。唐太师最近一些年,并未远游,在京师附近一座山中寺庙修行。”

 “我有信心,说服唐太师,让他尽快回朝,主持大局!”

 闻言,太皇太后窦氏满脸惊喜:“陈大人。你这能将唐太师找回来?那真是太好了!事不宜迟,还请陈大人尽快动身吧!”

 陈天启告退,离开皇宫,前往山中寺庙,寻找唐太师。

 太皇太后窦氏很高兴。

 唐太师若是能回来执掌大局,一定可以稳住朝廷。

 至于藩王和诸侯那边,窦氏再另想办法。

 窦氏并未注意到。

 张仲文、狄杰、陆贞等人尚书大臣,脸色有些难看。

 特别是张仲文和狄杰。

 他们两个跟皇上走的很近。

 除了诸葛云、苏起、霍武等几个皇上亲手提拔的心腹大臣之外。

 他们也算是肱股之臣。

 原以为,只需要尽心尽力,按部就班,听从皇上的命令,效忠朝廷,就可以身居高位,享受一世荣华。

 万万没有想到。

 皇上忽然驾崩。

 太皇太后又听信礼部尚书陈天启的意见,请唐太师回朝,来主持大局。

 当年,唐太师一人之力,让先皇赢得夺嫡,登上帝位,居功至伟。

 唐太师的心机和手段,他们光是想一想,就浑身冷汗直冒,不寒而栗。

 若不是先皇驾崩之后。

 唐太师心灰意冷,一心修玄,远离朝堂,归隐深山。

 哪里还有之后李牧祸国的事?

 如今李牧已死。

 唐太师却又回到朝堂。

 他极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李牧。

 到时候,张仲文这些皇帝的近臣,日子可不好过喽!

 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皇上驾崩,太皇太后下令,召唐太师回朝。

 此事已成定局,无人可以更改。

 为今之计,只能提前布局,设法限制唐太师的权力。

 张仲文跟狄杰、陆贞对视一眼,心中已有了打算。

 张仲文来到窦氏面前,拱手道:“太皇太后,您召唐太师回朝,极其明智。眼下,除了唐太师之外,无人能控制京师的局势。”

 “可是,唐太师的能力再强,声望再高,终究是臣子。”

 “终究要有人站出来,主持大局!唐太师只能在一旁辅佐!”

 闻言,窦氏脸色深沉,轻轻点头:“张大人,你说的有道理!可是,皇上没有子嗣,生前没有立太子!此事极其棘手!诸位大人,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工部尚书耿帅眼珠一转,道:“太皇太后,臣倒是有一个建议。皇上未能立下子嗣,又出了意外,历史上这种事虽然罕见,却也发生过!”

 “我们可以扶植一位听话的王爷,让他暂时继承皇位,稳住各方的藩王诸侯。”

 窦氏眉头紧皱:“耿大人,你觉得哪位王爷合适呢?”

 耿帅毫不迟疑,开口道:“臣认为,北莽王的两个儿子都合适。小王爷秦易坤乃是人中俊杰,是大夏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世子秦宇阳老成稳重。”

 “若是立他们两人为帝,还能趁机拉拢北莽王。”

 “朝廷加上北莽的兵马,其他藩王就算心有反意,也难成大气!”

 “这...”

 窦氏有些迟疑。

 耿帅的话,在窦氏看来不无道理。

 秦昊是窦氏的孙子。

 秦宇阳和秦易坤也是窦氏的孙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