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我和我的父辈-第3/4页
回到家里,也深得老婆的爱戴。
“这个家本来地方就不大,现在好了,要钱没钱!要地方没地方!”
不过他一点都没有灰头土脸。
虽然他父亲虽然是暂时落魄,思想却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商界的弄潮儿,坚信自己销售的药酒品质无敌,但是无奈酒香巷子深啊,这么好的东西不推广没人知道啊。
有一天,他突然接触到了“电视广告”这个概念,一瞅觉得这玩意儿好啊,国外的都玩儿得那么溜了,咱中国咋就没有呢?
于是,他筹钱,严格来说,是偷了他媳妇的钱,拍了中国的第一支电视广告,可以啊可以,属实为恰饭鼻祖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要做,就要做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鸭子!”
结果,一个广告时代边开始兴起了。
看这个故事啊,被逗得开心是其次,主要是后面轮番出现的那些老广告,瞬间就勾起了我满满的童年回忆啊!爷青回!
什么健力宝啊,旺仔qq糖啊,南方黑芝麻糊啊的广告,小时候着实没少看,到了现在都可谓是耳熟能详,而且小时候看电视,一到某些时候电视台就放测试图,周围全是雪花和杂音,那事儿我可都记着呢啊!(哔——!)
当时一个燕舞牌收音机,还史无前例地加入了歌舞元素。
“燕舞~”
“燕舞~”
“一曲歌来一片情~”
这首歌在当年可谓是非常洗脑,而且还登上了那年春晚。
从那时开始,广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商家开始各出奇招,或者请来各路明星来代言。
咳咳,不好意思,扯远了,继续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是日新月异,正是因为有想赵平洋这样敢于尝试的父辈们的存在,正是他们的大胆尝试,开拓创新,才会有后来无穷的可能性。
最后一个故事,《少年行》,这部影片不光是脑洞起飞,甚至是沈某本人也跟着一起起飞了,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失去父亲的小孩,和沈某饰演的从未来穿越回来的机器人,他们之间的故事,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短暂相处的故事。
这个故事基本就是开心麻花全名星上阵了。
对于这个故事,就容易产生一点分歧,有些人说这个故事拍跑题了,跟父辈并没有多大关系啊?
而我觉得,这个故事跟父辈这个主题关系大了去了。
小孩的爸爸是研究人工智能的,虽然之后父亲凉了,但是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他和自己父亲一样喜欢搞发明,做手工,而沈某这个机器人的出现,更是在他的学习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与鼓励。
也许只是父辈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晚辈的一生就会因此而改变,父辈们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只为了完成心中的梦想,这个梦想并没有强加于后辈,但后辈却发自内心的希望继承。
在我看来,相比于《祖国》的历史聚焦时刻,《家乡》聚焦的家乡故事,《父辈》的这个主题更不好把握,刚取决于每位导演的个人理解。
父辈二字,往小了说是家人之间的亲情,往大了说,就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传承。
《乘风》讲了抗日战争里父辈们用鲜血为我们创造出的和平。
《诗》讲的是造火箭时父辈为我们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基础。
《鸭先知》讲了中国大陆第一支电视广告的出现,展现出父辈们在改革浪潮中,敢于尝试的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