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清晨,李知涯带着赵惊耀来刘老汉摊子上吃早点,兴许是赵惊耀被惊吓的过于消耗体力,今早他一个人就点了两碗馄饨,两屉小笼。刘老汉的小孙女看着他那狼吞虎咽的样吃吃的笑。

    李知涯慢条斯理的喝着豆腐脑,一手拿着根油条,对朱挺埋怨道“大挺啊,以后你晚上好歹发出点动静来啊,这么一个大头伸出来,你想吓死个谁啊”

    朱挺嘿嘿一笑说“咱妈说你那边有动静,让我来看一眼,我就寻思着先上墙头来看一眼,没想到这小子胆子这么小”。

    李知涯捅了捅赵惊耀“这是朱挺,以后你就喊他挺哥”

    “挺哥”赵惊耀现在只要李知涯让他喊谁他就喊谁,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家的猫太邪性了。

    “哎”朱挺应了一声,悄声对李知涯说“这你家亲戚?”朱挺只见过被打成猪头的赵惊耀,消肿版的没见过。

    李知涯咬了一口油条,酥脆可口“临安府赵通判的儿子,你不认得啦?”朱挺听了,点了点头“赵通判明事理,但他把儿子送来干嘛”

    “我怎么知道,反正他给我钱”李知涯吃饭,一抹嘴,反身和刘老汉说“多少钱”

    刘老汉死活不肯收“李大人教我这个做油条的法子,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大人,怎么还能收您钱呢。”

    李知涯指了指赵惊耀,对老汉说到“他请客,尽管收”。

    走之前,他对刘老汉说“老汉,你若是把这油条名字改一改,兴许生意会更好”

    “大人请说”

    “油炸桧怎么样?”

    。。。。。。。。。。。。。。。。。。。。。。。。。。。。。。。。。

    到了县衙,赵惊耀到捕房找了个地方去补觉,而李知涯则和赵知县还有几个幕友就计划讨论起来,基本上都是李知涯负责说,赵知县和幕友负责目瞪口呆。最后还是赵知县拍板,干。

    六月初四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这个时空的南宋来说,今天却发生了一件注定载入史册的事件,史称“新生活运动”。

    仁和县县衙门口和临安城中右三厢所有八个坊的门口都贴着一张告示,告示大意为:

    一、从迎接皇上迁行在于韩胄,从即日起,仁和县将开展一次新生活运动的试点

    二、试点厢为右三厢所属十一个坊。

    三、本次运动领导小组组长为胡知县,副组长分别由县丞、主簿、县尉担任,各房书办,押司是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李知涯,副主任为各坊坊正,成员只有一个,赵惊耀。

    此告示一出,别说这几个坊,整个临安城都轰动了,新生活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这几日茶楼里讨论的都是这件事,有知道内情的人将胡知县的事透露了出去,有人便说他想升官想疯了,也有人知道李知涯在探案上有一套,但是这个新生活运动和他有什么关系。一时间,众说纷纭。

    朝堂上此事也是传的沸沸扬扬,新生活?那就说我们现在是旧生活喽?一时间,关于此事的奏章像雪片一样发到中书省。

    “一本,又是一本,还有~~你们看看,这都是”尚书左仆射赵鼎指着一堆奏折无奈的说,“胡德修也太胡闹了”。

    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王庶帮胡知县解释:“胡德修进士出身,按资历,本可放出去做一路转运使,当时杭州升为临安府,就想着让他先去做做准备,一个从五品知了一个赤县,哪个心里不委屈,这次考核,他早几个月就过了审官院,就因为有人说他政绩不显,就卡在了吏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