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长安趣闻
酒席之间,宾客与宾客相谈甚欢,谈笑风生。
李白自去年离开长安,游历各地。
此番前来杭州,是第二回了。
方修华虽然一直都在江南东道一带打转,但深入民生,了解黔首艰辛。虽身为豪族出身,但对黔首抱有极大的同情。
这样富有仁爱之义的人,恰好对了李白的胃口。
李白二十四岁时离开故乡远游。到开元十八年游历至京师长安,结识皇亲国戚,想图谋一官半职。可惜蹉跎数年,皆未能成功。
为官是为了什么?
对于李白而言,自然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
他读经看书,四处游历,为的是更了解这个朝代的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
他亲眼目睹过胥吏豪强的蛮横,结交过有同样志趣的好友。
都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李白都做到了,可是,他就是谋取不了哪怕一个小小的官职。
满腹的疲惫,除了李白本人外,恐怕无人得知。
如今得遇方修华这么个对民生了解的人,李白便有了兴致。
他二人谈论起百姓租调之艰辛,叹山川之壮丽,惜故人之华彩。
越谈越有兴致。
虽然李白嫌弃杭州城酿制出来的酒不如长安,但还是喝了一坛又一坛,与方修华聊起来就没个完。
李良心里郁闷。
他倒不是心疼那些酒。而是郁卒自己这个主人倒成了个陪酒客。
碍于身份,又不好打断两人的谈论兴致。只得一杯杯地喝着闷酒。
等酒劲上了头,李良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唉声叹气地发作了。
虽然是小孩儿,但还是同桌坐着的李祜扫了便宜爹一眼,清了清嗓子,想要打断他不合时宜的话题。
“从叔公,您能喝多少酒?”
被儿子这么一打断,原本想要长吁短叹一番自己境遇的李良,不得不停了下来。一堆话憋在嗓子眼,难受得紧。
李白闻言,转过头来,笑着说道:“怎么?你小小年纪,也喜欢饮酒?”
李祜把自己的胸脯拍得邦邦响,“从叔公酒仙之名,天下皆知。我欲以从叔公为楷模,效仿之。”
李白不知道这孩子的别扭口音,究竟是打哪儿学来的。既不像长安官话,也不带杭州方言。
总而言之,就是听起来怪怪的。
不过童言童语,倒是惹得他开心。
“以我为楷模?这可不妥。”
李白浅笑着,带着几分自嘲地抚摸着李祜的头顶。
这不禁让李祜想起了那句诗,“仙人抚我顶,碎我天灵盖”。
顿时打了个冷战。
李白挑眉,“可是昼夜温差太大,冻着了?”
他也是有孩子的人,自然知道孩子还未长成前,容易生病早夭,是以有些担心。
李祜摇摇头,把自己脑海中荒谬的想法顺带给摇出脑子。
“从叔公的诗名、才气,天下何人不知呢?您的身姿容貌,书、剑都是上上者才能学成的。我若能得从叔公一半的能耐,怕也是能青史留名了吧。”
李白哈哈大笑起来,“学我不好,学我不好。”
他两手一摊,“你瞧瞧我,如今身无长物,连一官半职都不曾有过。都不如你耶耶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