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宋峳



    接下来的旅途里,黄陇常常待在许曜马车上。

    许曜写完一篇,黄陇就背下一篇。

    黄陇字写得极好,苍劲有力,但许曜转念一想,既然是送给代芝的,还是亲笔写的比较有诚意,就谢绝了黄陇代笔的提议。

    而黄陇长时间待在许曜马车上,也让两个人尤为难受。

    这两人,就是谢氏父女。

    谢氏是骊阳有名的门阀士族,谢韦虽不是谢氏主支,但也是谢氏有头有脸的一个人物。

    这几年来,又因为长子谢长庚被选送前往郢都五太学之一的东序学府求学,谢韦在谢家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大魏不设科举,施行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

    朝廷会在大魏各州都设有中正司,中正司内大小中正官员会在本州选拨人才,并按照出身门第、行状学识等标准将人才分为九品,录写进中正表中。

    凡在中正表中的人才,都可以去往郢都五太学求学。

    求学三载后,若能通过太学大考,就能入朝为官。

    五所太学,分别是东序学府,瞽宗学府,成均学府,上庠学府,辟雍学府。

    五所太学,也是除藩王世袭之外,大魏百姓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

    此次随刺史同行,谢氏父女有意和新任刺史打好关系,以便日后谢长庚学业有成,无论是留任京中为官,还是回任牧州,若能被刺史垂青,提携一二,日后官途自然一番风顺。

    却不曾想黄陇不是待在许曜马车里,就是待在自己马车里,让谢氏父女二人根本没有接近的机会。

    这日黄陇在许曜马车内,读着许曜刚刚写下的《侠客行》诗篇,一时有感,便大声吟诵出来。

    许曜马车后面,便是谢氏父女的马车。

    谢青青听得黄陇吟诵诗篇,心念一动,料想刺史大人是爱诗之人,随即让父亲从行李中翻出一本诗集,翻出一篇谢长庚所作,大声吟诵出来。

    这本诗集名为《渚山亭词话》,是东序学府一个隐居山林的大儒,选取大魏年轻学子所写的诗词编撰而成,其中谢长庚入选了三首。

    谢长庚常为此自豪,所以谢青青收藏得有一本。

    谢青青声情并茂的吟诵兄长的所写的诗篇,料想刺史肯定会被吸引,主动过来询问。

    毕竟这三首诗,可是被那东序学府大儒留下清新隽永四字评语,已经是极高的评价。

    谢韦也颇为自得,不仅因为长子谢长庚文采斐然,也因为谢青青聪慧灵敏,竟然想到以这种方式吸引刺史注意力。

    吟诵完一篇,刺史毫无动静。

    谢青青也不气馁,又为了显得不那么刻意,于是从诗选中故意挑了一篇被大儒评为“狂妄自大”的诗,大声吟诵,接着才吟诵谢长庚的另一首诗。

    先读一篇言语粗鄙夸大的诗,就是为了衬托出谢长庚的诗的优美。

    又一首诗读完,许曜的马车终于有了动静。

    黄陇与许曜一起走出马车,骑上仆从拉过来的马。二人拉紧缰绳,使马匹稍稍落后于马车,渐渐退到谢氏父女马车旁边。

    谢青青早已整好衣裙,正襟危坐,待黄陇叫住车夫,谢韦连忙拉开窗帘。

    “敢问刚才那首七言诗是何人所作?”

    “禀大人,这两首诗是家兄谢长庚所著,被东序学府的一位大儒录进了《渚山亭诗选》里,其中‘青瓦泄流光’一句,被前祭酒大人评为‘读之竟觉月色动人’。家兄前年录入中正表中,位居三品,现今在东序学府求学,在学府中,也是很得先生们看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