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回 决心治水为脱贫 兴修水利请专家-第3/5页



    俗话说功遂身退,现在,人们也似乎把他给忘了!对于这样一位老先生,县令袁大人得到线索后,又岂能不高兴!他也不愿意放过这机会,便马上让人去请那位老先生。可是派人去请了几趟,对方就是不肯来!那位冀先生让去的人回话,说自已眼花耳聋也干不动老了,还请县官袁大人另请高明。回来的人把话一学给袁老爷,袁县令就在心里揣摩着,有可能这位冀老先生觉得自己,人老了不愿意出山,再不然就是使小性子,要代替意拿揑一下,或叫有意摆摆臭架子。听说凡是有点能耐的人,也被民间称为所谓的“高人”,这些人一般都是傲气比较大,你如果要是请他出来做事,他就越要拿揑着,就非要摆摆臭架子不可。其实,这也是小知识分子,通常的脾气和特点,原来这位冀先生也是把,推拖之言变成了一个理由,而有意刁难对方。

    譬如说,古时候就有文王拉纤,邀请姜子牙出山打天下的故事,还有刘、关、张三顾茅庐见诸葛,萧何月下追韩信等等,事例数之不清。袁大人心想,看来我还得放下身段,必须要亲自走一趟才是,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我的虔诚实在和能礼贤下士!换句话说,我的做法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去感动他让他相信我,若到了那个时候,我想他一定会出山的!这正是:

    礼贤下士请能人,兴修水利为国家;

    黎民受益得好处,迎得百姓人人夸。

    这事说办就办,翌日一大早,在华北大地上,太阳还未露脸,也正是风清气爽的时刻,这时候就见从文安县衙里,一行走出来两个年轻人。他们的装束打扮也都很普通,若把二人比较但又有异样区别!其相同之处俩人肩上,都是背个小包袱,可说既不像江湖中人,又不像是做买卖的客商。他们到底是谁呢?会不会是专门串亲戚,或外出游山玩水者?其实不然!原来这二位不是别人,而正是县令袁耀文和他的表弟曹旺、曹宝玉。你道:“他们二人究竟要干啥去?是不是下乡微服私访?”

    其实不然!这次袁大人外出既不带衙役,又没带护兵,他身边只有曹旺一人,难道他不怕出事?岂不知,他这次只和表弟两人外出,却是要办一件大事情,也就是我在前边所讲的,他要亲自出面去请那位,冀老先生出山治水,所以他就没让其他人去。县令袁大人为治水,这次只和表弟曹旺二人,亲自去外地请治水专家,冀老先生来帮忙,他们从文安出发后,在路上一连走了两三日,直到第三天的正午才到河间府。二人心中有事也懒观街上景致,随后又经过多番打听,最终才找到了那冀老先生的家,由于是慕名而来,又是专为拜访请人家的,又不能空手而去,于是袁县令同表弟曹旺,就事先买好了礼物带上。

    当表兄弟两人到了冀家时,不料那位冀老先生却不在家,家里只有他老伴和儿女们,袁老爷也是彬彬有礼,先向冀家人说明了来意,然后便把礼物献上。那冀家人闻听后,就没有当成一回事,而且也不收他们的礼物!尤其是,冀先生的老伴那位老太太,好像是漫不经心,不以为然!其实也让人难理解,他们一家人心中的想法。袁大人和表弟曹旺,两人虽然都身穿便装,尽是商人打扮,但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上,怎么看也都像是官府公门中人。而且,两人又自称是从文安县来,说是要让自己的亲人去做什么事情,这两个陌生人是否可靠,冀家人心里都是只打鼓!换句话说,就是全持怀疑态度。原来,那冀家人都在心想,这二位到底玩的是啥把戏?他们不是来行骗吧!常言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全家人都怕出点什么事情。

    袁大人让表弟曹旺把礼品放下,冀家人硬是坚持不收!后经好说歹说也又经过一番拉扯,他们才算把礼物放下。其实这次表兄弟俩,也确实是来得不巧,因为正赶上冀老先生不在家,据说他这人平时在家里,一般都是闲不住的,也就是说,一旦没事做他就要生病。如若要给他个差使干,他还很热心去做,所以家里人也不好好管他,他也犟得得很谁管他都不听,再说你也不能用绳子栓住他。由于这两年他闲暇无事,又在家里待不住,他就成了闲云野鹤,便经常在外面不是看斗蛐蛐,就是听人说书唱戏,再不然就跑到道观寺院里,同道士聊天,与和尚下棋。有时候,还一连几天不回家,反正家里人也不去找他,比如昨天也没有给人打招呼,他就又出去了,究竟去了哪里谁也不清楚。这就让袁大人和曹旺,表兄弟俩有点犯愁了,实际上当下老太太也派出了,儿子和孙子们去找他,袁大人同表弟一商量,就决定暂且住下来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