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回 苦口婆心劝孝廉 文安洼地属自然-第3/5页
袁大人道:“你哥俩可以提出辩解,认我先生哪里说的不对!”
老大杜强说:“俺爹娘在世时我们都非常行孝,又都是很听二老双亲的话,直到给父母亲办完丧事送了终,而别人也都说不出啥毛病来,若不信你就问问,俺们村里的父老乡亲们,让大家说说俺们兄弟俩,都是什么样的人。”
此刻,在周围看热闹的人群中,就有人借着话题说:“是啊!他们的父母在世时,这弟兄俩是都很孝顺,也从没有人听说过,他们有虐待爹娘的行为”。
袁大人道:“可是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人问:“那其二是什么?”
袁大人道:“诸位只知他们父母在世时,弟兄俩都很听话都很顺从,不惹老人生气,知道孝敬父母,可是你们谁又知道,他们的父母死后弟兄俩就变了,则变成忘记爹娘教诲和希望。我想如果大家没有读过,煮豆燃豆箕的诗句,总应该知道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有个曹操曹丞相吧!他押天子令诸侯要霸占帝业,是一位在历史上最出了名的奸相。有人说他为乱臣贼子,下面我就给你们讲一讲,曹操的小儿子名叫曹子建,在被逼要杀头的情况下,七步成诗的故事”。
要说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农村,由于人们都很穷,也没有念过书不识字,所以有些人就说:“先生识文断字知识渊博,就请您讲给俺们听听好吧!”
县令袁大人道:“三国时期,曹丞相有三个儿子,其长子名曹丕,次子曹熊,三子也是最小的一个,他名叫曹植。曹操死后,曹丕从汉献帝手里篡夺了帝位,称为魏文帝。他得了王位以后,生怕两个弟弟与他争夺王位,即逼死了老二曹熊,接着又要杀害老三曹植,那曹植,字子建,颇有才华,小时候就能吟诗作赋。父母又都很喜欢他,而曹丕坐了王位后就更加妒忌他,于是就派人把曹植,拘押到京城打算杀了他。曹丕的母亲卞氏得知,大儿子要杀害小儿子,就向曹丕哭闹说:“如果你把你弟弟杀了,那我也要死不活了”。
曹丕一听心想,倘若是那样,我就等于是大逆不道,则成了忤逆之子,他就没有了办法,就问计于谋士,谋士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要他以考验弟弟才学为名,让曹植在很短的时间内赋诗一首。其意思是:若能够做得到可以不杀你,要是做不到就决不容情!也就是照杀不误!接下来曹丕就让曹植,以他们两兄弟两人为题,要立刻作上一首诗,而且还规定诗中字里行间,都不能带有“兄弟”俩字。
那曹植闻听后,便度着步子略加思考,当他刚迈到七步时,即吟了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从而则就证明了,曹植非常有才华,曹丕也因此没有杀他。这首诗流传至今,也被后人称为名诗佳作,变为了成语经典,人们又把这首诗称为:“七步成诗,七步成章,七步之才,煮豆燃萁,萁豆相煎,相煎何急”等多个成语。现在他们弟兄俩为争地边子,这样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就打闹得不可开交,兄弟们动拳,妯娌间对骂,孩子们争吵闹翻了天,是惹人恥笑还不知丢人现眼,请问成何体统。这让你们父母的灵魂,在阴曹地府能够安生吗!他们的在天之灵若是知道了,还不伤透了心,请问你们弟兄俩,这叫孝敬父母吗?”……
众人一听也都帮腔说:“是啊!对!对!对!”
杜强、杜胜弟兄俩听了都是,目瞪口呆感到后悔!就觉得有些对不起,死过的二老爹娘,他们两家人一时间,也都不知道说啥好了!过了一会儿,还是老大杜强先说道:“请问先生你有什么方子,也就是好办法,能够弥补修复我们的关系?”
袁县令道:“要说方子办法嘛,只有一个是最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