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白淑华搬屋子



        鹤城众人回来,消息进一步发酵。白淑华都不用白母在外收集了,因为学校学生也在互相谈论。

        比如说,所有人中就白小姑挑的人最差,只是脸好看,干活却不行,听说一线干不了,就要被调走了。

        这个年代,一线工人是挣得最多的,加上补助甚至比领导还多。

        感谢嫁去鹤城的姑娘们,让闭塞的生产队居然讨论起工人工种、工资待遇等等问题了,也算给众人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再比如,嫁得最好的居然是那个孤女,虽然男方年纪大,还有孩子,可人家是干部,还是大学生呢。

        之后学生们谈论的是做工人的各种好,每个月发工资发票就不说了,居然还发房子给娶媳妇,也太好了!

        这让很多学生下定决心也要做工人。

        可在农村去哪做工人,唯一有些可能就是好好念书考上高中。

        不少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将读书看重了不少。

        连白爹娘都和白淑华说过类似的话,说她学习好,肯定能考上高中,以后留在城里做工人,一辈子就不愁了。这天,白淑华一回家就听到爹娘在那唠嗑,还是去鹤城那点事。

        不过却是新消息。

        原来其他生产队有人眼红了,谁没有适婚姑娘了,你们能嫁鹤城工人,她们也可以。别觉得这年头临近生产队都友好,错了!一般关系很差。甚至有仇,因为要抢水灌溉土地,两个生产队都打一起过。

        "小洼子去了十几口子,灰溜溜回来了,人家不要了,还说以后也不要了,她们要从鹤城底下农村找,这也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哈哈哈…”白母无疑是幸灾乐祸的。

        白爹居然冲白淑华说,    "大闺女你可别眼红这个,你好好读书,以后当工人,可比当工人媳妇好。"

        白母拍白爹,    "咋地,我闰女当工人,还能回来找个种地的啊,也得找个工人啊,双职工啊,那日子得多美。"白淑华嘴角抽抽,她是不是得提醒两句,她们闺女还没到十岁呢。

        可再轰动的消息慢慢的也平常起来了。

        特别是猫冬结束,春耕开始,这时候啥事都得让路。

        白母又去镇上了,排练、表演。

        白爹也有了新任务,带着

        几个人专门伺候药田。

        白淑华再次成功跳级,成了五年级学生。白小弟…暂时没啥变化,主要任务还是和老大夫学习。

        这其中属白爹变化最大,他不但“升官”    (手底下有人)了,每天还是满工分。

        不过工分也不是白拿的,药田不论大事、小事都归他管,大队长主管春耕生产,分身乏术。白爹身上的担子就重了,这也是他能拿满工分,有人酸却没人闹起来的根本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