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请见
原本每天清晨锻炼后的曹叡,都会在自己的书房里坐上一会儿,或者是拿着纸笔写写画画,想一想脑子里还能记住的那些东西。
人生一世无非便是衣食住行,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很精准。
而柴米油盐酱醋茶,便是那食的基础。
但如今清晨锻炼后的曹叡,却是早早坐在了中庭院的厅堂内,一时之间还引得高柔几人面露诧异。
曹叡也懒得解释是为什么,反正陪着母亲在后堂用完膳食后,他觉得自己一天孝道就差不多了。
黄昏后再去晃一晃,去后花园看看母亲,问一些左耳进右耳出的关切之语,那么就是尽了一天完美的孝道。
比如:母亲今日可还开心呢?
比如:母亲在这里住了一晚,可还适应否?
比如:有什么事情就让她们做就是了。
比如把那两个太监王春、蒋辞叫过来警告一番,敢在我齐公府撒野,打断腿。
然后他被揪着耳朵扔出了后堂。
盐铁乃至酒,如今都在于官府手里,民间商贾自是没办法深度染指。
当然,一些个世家大族啥的,偶尔也会在府里酿些酒待客,也或许是因为心情,所以自酿自饮。
这些事情大都是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在盐铁这两项上,即便是战乱年代,也依旧是牢牢的控制在官府手里,任何人不得染指。
不过好在一些农具的打造等等,官府并不会监管的很苛刻,所以便给了铁匠们一些生存的机会,但也就是仅仅足够生存。
有时候甚至还不如造反,或者是上山落草吃得多吃得好吃得饱。
但可能是拖家带口的缘故,也可能是性格的缘故,总之老实憨厚的铁匠在洛阳城还有不少。
各个窑口因为战乱早就被当成了拒敌的坞堡、坞壁,其在战时的作用一样。
但随着战事的减少,各个州郡的稳定,坞堡反而是成了普通百姓安家落户、保护自己的理想之地。
至于由窑口而改建的坞壁、坞堡等,有些则是被百姓当成了“理想之家”,有些则是一直荒废着,并没有人打算重启那些窑口,包括官府好像也没有那个意思。
“洛阳城外远一些的山脚下,坞堡更是比比皆是,一个个跟凉州的烽火台似的,建有望楼高墙,大部分以宗亲氏族为主,也有一些是百姓自发组织,但其中多以乡党名望者为首,管理着坞堡的日常。”卫臻向曹叡解释道。
来到这个世界,曹叡最远的地方就到过邙山,再远一些的话……他都没有机会去看一看。
而且他也不太愿意去,怕看了之后,也只会是替这个战乱的年代感到悲哀。
然后回来之后短期内他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在心里腹诽一番那些罪魁祸首。
于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平民百姓毫无任何帮助。
徒增烦恼罢了。
“总能找到几个没被人霸占的窑口吧?”曹叡不死心的问道。
“那是自然,越是靠近洛阳越是有,白马寺的附近就有。”卫臻说道。
曹叡眼睛亮了亮,若有所思,那地方也确实不错,但……好像还是太近了一些。
“远一些的呢?我记得当年……。”
“还不是那袁绍干尽了天怒人怨的祸事!当年他与其他诸侯包围了一半洛阳,为了防止百姓再逃回来,便一把火烧了二百里,就是那白马寺也未能幸免。”卫臻怨气满腹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