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杯弓蛇影-第2/4页



    乍看间拖雷那一掷是随意而为,但他迅瞄绝活早在宋蒙两军里已赫赫有名,孟珙知道他这一掷无非是报却刚才的相救之恩,只是在人前不便明言而已。

    拖雷带兵离去后,孟珙长叹一声︰“要不是立场不同,而是相见于江湖,我和拖雷或能成管鲍之交。只可惜日后只能沙场对决了。”

    拖雷策马带兵赶回营地,只见一路上尽是烧杀抢掠,哀鸿遍野。遇上负隅顽抗的,一旦制服便施以酷刑残害;抓起来的男丁,不论老幼,一律就地砍首;所有女人,即便是几岁小孩,也逃不过被奸淫的命运,甚至一群接一群的妇女被士兵推挤在一起集体强暴,哪怕被强暴至死,只要身上仍有余温,士兵们也要轮流奸尸。

    被称作蛮夷的蒙古人,和礼仪之邦的宋人,却在做同一种事。

    或问,被奸淫的妇女谨守妇道,相夫教子;被残杀的男人营营役役,养家活口,两者皆与人无害,又何以与之以恶?

    施暴者以昭雪百年耻辱为由,行禽兽不如的正义,并谓此乃天道轮回。

    矛盾,却又貌似如斯合理。

    拖雷没有心思在意路上的景况,只是沉思着,明明以那两刺客的能耐大可亲自动手,何以还要借金人之手,让自己“顺理成章”地死在战场里?

    再往深处思量,自己一死最大的得益者,无非是那些权力核心派系,甚至是大汗。

    念及至此,便向身后副将塔不花问道︰“大汗仍在汴京吗?”

    “是的,大将军。”塔不花回道。

    当朝大汗正是成吉思汗第三子,也即是拖雷的三哥窝阔台。

    按蒙古习俗,大汗之位立幼不立长,何况拖雷的军事能力在嫡子中最强,故理应拖雷继承汗位,;但成吉思汗考虑到这跨越欧亚的偌大帝国的长治久安,嫡子之中,以三子窝阔台最为精明干练,长于管理,所以临终前还是传位窝阔台,而拖雷却因“幼子守灶”之利继承成吉思汗死后的八成兵马和财产。

    拖雷岂会不知这种政军分家总会埋下兄弟?墙的祸根,只是平日一直不肯多想而已。

    然而想起这次蒙古伐金一共兵分三路,他被窝阔台派遣最不利的战线上。兵临蔡州之前,他和四万蒙军在钧州三峰山被十五万金兵包围,要不是一场突如其来、连续几天的大风雪把金兵冻得溃不成军,拖雷也不能侥悻大破金兵;其后他又继续扫荡河南等地,直至与宋军连手攻克蔡州,整个过程实在有大把机会死在金兵或者刺手中,总之只要自己一死,一切便可嫁祸金人。

    然而一切皆推测,无论窝阔台是否要自己性命,抑或只不过是杯弓蛇影,也必须尽快赶到汴京,在星宿门找到崔立之前取得暗杀名单,以查证真相。

    与副将塔不花回到营账,头盔也不脱下,二话不说把汴京和蔡州一带的地图向案上摊开,一边比划两城之间的行进路线,一边计较着怎样提防刺客再对自己发动暗杀。定好路线后,便向塔不花下令︰“点轻骑兵二十,身手务必要最好的,三刻后营门出发。”

    塔不花讶然,身为大军统帅只带二十轻骑便离开主军,觉得甚是不妥,遂问︰“大将军,轻骑兵要再多带点吗?”

    “不需要。”拖雷挥手示意下去,塔不花领命告退。

    三刻过后,拖雷领头出发,为免节外生枝被人发现,走的都是小路,而身后二十轻骑压根不知道目的地,只是一路紧随拖雷身后。

    他们骑的都是蒙古上等快马,狂奔了大半天,便到汴京城三里开外的一处小树林。他和所有骑兵下马,马匹栓在树干上,在地上摊开汴京城图,根据城中各战略要点分派士兵侦察星宿门刺客的踪影,另外留出五名士兵作贴身近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