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如果世界是一个永恒的轮回,而生命是这个轮回中不可重复的一瞬间,那么我们所有的追求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以为的生命中的轻与重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抛出一个宏大的哲学提问,没有答案,我想,小说结束也不会有答案,但能引发我们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可能就是这本书的价值吧。
医生托马斯和酒店招待女孩特蕾莎在一个小镇结识,他们像502胶水一样很快就粘到了一起。从离婚后托马斯就再也没有和女人一起过夜,但特蕾莎是个例外。他觉得特蕾莎就像被一个装在篮子里的小孩顺流而下漂流到他这儿。托马斯拥有众多情人,包括女画家萨比娜,他从不对情人们付出感情,只付出**。有一次特蕾莎偷看了画家写给托马斯的信件,之后这个可怜的女人嫉妒又害怕,常常做着自残与将死的恶梦。而托马斯也糟糕透了,他再也不能很好享受和情人们在一起**的欢愉,有一次和萨比娜做完爱之后,萨比娜把他的一只袜子藏起来了,因此,医生双脚只能穿着两只不同的袜子狼狈地回到家里,小说到这里告一段落了。
到此为止,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出场了,我们大概可以看到托马斯身上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但他又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他可以和多位情人**而且处之泰然。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托马斯一定认为这样是再合理不过了。特蕾莎却不能接受托马斯的行为,为此她痛苦又忍让,是不是女人爱一个人的时候,都会宽容这个男人的一切呢?
读小说,我们要有移情力,从言行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心理活动的描写预测ta的行为。读小说,我们还要悬置道德判断,不对小说的人物进行道德审判。我们要读出作者借主角之口要表达的思想。
生活中有太多托马斯,你我都是托马斯,相信灵与肉是分离的;但我们很多时候又是特蕾莎,我们会嫉妒,我们会伤心难过,我们相信灵与肉结合才是爱情,爱情里没有背叛,否则那就不是。所有这一切,在这个永恒的轮回里,有什么意义吗?忠贞与背叛,有轻或重吗?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看看后面昆德拉在思考什么吧。
自然而然,他们结婚了。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他们夫妻二人被迫移居瑞士,移居苏黎世的还有画家萨比娜。托马斯和特蕾莎在一起度过了七年的时光。可想而知,这七年的时间,托马斯依然我行我素。终于有一天,特蕾莎留下一封信回国了,托马斯庆幸的过了几天快乐的单身汉生活,直到有一天,托马斯突然发现没有特蕾莎的日子很凄凉。这段描写非常细腻,我很喜欢,作者是这样写的,“他感到她的手在颤抖;他看见了她,一只手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另一只手用皮带牵着卡列宁;他想象着她把钥匙插进了布拉格的那套公寓的锁眼里转动,当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扑面而来的是废弃的凄凉气息,而此时,这气息直钻他的心扉。”
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心悸动了一下,很熟悉的感觉,我回忆起似曾相识的画面。那是鲁迅先生在《伤逝》里的描写:
“今天子君的父亲来到这里,将她接回去了。”她很简单地说。
这似乎又不是意料中的事,我便如脑后受了一击,无言地站着。
“她去了么?”过了些时,我只问出这样一句话。
“她去了。”
“她,——她可说什么?”
“没说什么。单是托我见你回来时告诉你,说她去了。”
我不信;但是屋子里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虚。我遍看各处,寻觅子君;只见几件破旧而黯淡的家具,都显得极其清疏,在证明着它们毫无隐匿一人一物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